御史大夫陈宁中、吉安侯陆钟享、平凉侯费聚等人,同样被株连九族!
每日少则数百人,多的上千人被推出去在午门外斩首。
以至于午门外菜市口的地面,在这一个月内就没有干净过,每天都是血流漂杵,腥气冲天!
就连秦淮河都因为成千上万人的鲜血流入,而被染上了些许的淡红色,河里的鱼虾也不知道因为鲜血喂养的原因,还是其他因素,竟然变得比往日凶恶了很多。
而在朝堂上,上至六部尚书,中至左右侍郎,不是因为造反有关,而被朱元璋杀头,就是因为监管办事不利,被朱元璋撤职。
昔日那些位高权重的六部重臣,在这一个月内几乎去了七八成。
整个应天府城都变得萧条起来,毕竟居住在应天府的那些文武公卿几乎少了一大半!
据秦宇估计,在这一个月内,因胡惟庸、李善长等人造反之事而受到牵连被处死、流放、撤职的人至少五万以上!
而且这仅仅只是应天府的一个人数。
那些参与到造反事件中,不在应天府居住的官员,很多九族都在天下各地方。
这些地方官员被捉拿入狱,送入京师同样是要被杀头的。
整体预估下来,胡李谋反案,受其牵连至死的人最少在八万以上!
倘若朱元璋借此机会,借题发挥,那么死的人绝对在十万以上!
而因为朝中官员在短时间内大量缺失,朱元璋及太子朱标、燕王朱棣等一众皇子,不得不从天下各州府地方抽调有才干的年轻官员,来京做官。
虽然这些官员普遍年轻,但确实有一定的才华。
临时上阵,总算维持住了大明朝廷这个中央权力中心的正常运转,尽管很勉强。
正因如此,如今朝堂上的诸事,朱元璋几乎都要亲力亲为。
以至于太子朱标,朱棣等一众皇子身上的政务担子也巨额倍增。
幸好在这之前,朱棣等一众皇子随太子朱标在文华殿监国辅政了一段日子,对于处理大明国事有一定的基础。
如若不然,大明朝真会因此而乱套。
而在这个时候,一直站在燕王朱棣背后为其出谋划策的姚广孝,终于展现出了他自己过人的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