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百室,你可是朕的萧何,你说如今战事能败还是能胜呢?”
朱元璋将李善长搀扶起来,便说出这么一番没头没脑的话。
李善长听后,原本还悬在半空中的心肝儿,立即提到了嗓子眼。
朱元璋是什么脾性,跟随他打江山的李善长太知道了。
如果接下来的回答,他要是说的不对,有可能会脑袋搬家。
电光石火一瞬间,李善长思绪飞转,恭敬回应。
“陛下是否在为边疆之事发愁?近来边疆有战事发生,元朝余孽又有所行动……”
“不愧是朕的萧何。”朱元璋重重地拍了拍李善长的肩膀,“确实如此,最近边疆战事不断,虽然是小规模的战争,但终究是劳民伤财之战。”
“而且元朝余孽至今未曾消除,以朕之见,边疆各县之所以会发生小规模的战争,全都是那元朝余孽在妖言惑众,煽风点火,意图颠覆我泱泱大明王朝!”
最后一句话,朱元璋的声音变得冰冷无比。
李善长只觉周遭空气温度骤然下降,不由得浑身汗毛倒竖,腰弯的更低了。
“百室,你现在虽然久离朝堂,但在几年前你可是咱的左丞相啊,这军饷粮草一事由你来解决,应该没问题吧?”
朱元璋这话一出,李善长两条眉毛顿时耷拉下来,差点没有哭出来。
俗话说得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历朝历代爆发的战争,除了悍将强兵之外,粮草还要充足。
如果是洪武四年之前的李善长,那么朱元璋说这些话,他肯定会满口答应下来。
可如今已经是洪武十年了,李善长已经不是官居左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鼎鼎有名的李丞相了。
他现在能够留在京师,也是朱元璋念及昔日旧情,让他修缮圜丘。
但李善长终究是李善长,他深知朱元璋的脾性,这个时候若是反对,那无疑是给自己体面的死去找一个不体面的借口。
所以李善长没有拒绝,而是谢主隆恩之后,进行反问。
“陛下,微臣虽久离朝堂,但有关大明朝的事情一直在关心。”
“最近听闻有一位姓秦名宇的能人异士,先是官拜国子监博士,最终被国子监众官弹劾,下了大狱。”
“不久前释放出来,又做了太子以及众皇子的老师。”
“虽然这个老师没有名正言顺的拜过,但诸位皇子以及太子都是将此人尊称为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