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大家做的木炭,都是留给自家人用的,也就勉勉强强够用,除非家里实在穷得过不下去了,才会自己忍着饥寒卖出去。
苏家人在冬天过不下去时,为了给大家多买点吃食,也会制作一些木炭拿去卖。
苏老二和苏老五的手艺是最好的,他们制作出来的木炭,火大烟小,烧得久,在镇上也是不愁卖的。
苏老二笑呵呵地说:“没事,现在备着吧,总有有用的时候。”
至于是用来做什么,他没有多说。
村里那人也只是随口一问,对于什么样的答案,倒是没那么好奇。
杜村长晃悠悠,看见两兄弟又推起木轮车,上面整整齐齐码了一堆木炭,还愣了一下。
他问了同样的问题,这一次苏老二倒是没有忽悠,只说:
“我们家找了一项活计,先看看能不能有用,若是有用的话,到时再跟杜叔通通气。”
落霞村的村民都比较淳朴,他们发现什么商机,基本都会分享给其他村里人。
最初制作木炭的手艺,就是落霞村的一位村民去外面做工学到的,回来后就分享给村里人了。
只是有些手艺就算分享,别人也学不去。
比如杨木匠的木匠手艺,也没有哪个厚脸皮的,去要求杨木匠把手艺传下来。
大家都默认学手艺可以,但不能断了人家的收入,那是损阴德的。
杜村长看他们一副干劲十足的样子,微微点头:
“若是有哪里需要,来找我便是。”
杜村长年纪不大,也今年也就四十来岁,他们家生活条件稍好些,家里又只有三个儿子,只有一个成了亲,人口十分简单。
请了长工帮忙种一百来亩地,剩下的收成也刚好能够满足他们家日常所需,不至于挨饿受冻。
正因为如此,大家也比较尊重杜村长,在这些村里人看来,生活过得好的人,只要不作恶,都值得尊重。
苏老二回家后,原原本本把杜村长的话告诉了老太太,老太太沉吟一会儿,便说:
“那还真有用得上他的,你去把他们家的驴车借来用两天。”
苏老二应了一声好,转头就去找杜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