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球场上的行刺

宋江等人齐声说道:“为陛下效力,万死不辞!”

此后,朝廷下令全力追捕脚跟净春,但他如同人间蒸发,杳无音信。

而大宋皇宫加强了戒备,梁山好汉们的英勇事迹在民间传颂。

然而,脚跟净春并未死心,他逃到一处偏僻之地,暗中积蓄力量,等待时机再次兴风作浪。

一天,脚跟净春在破旧的屋内,与几个残余的心腹密谋。

“此次虽然失败,但只要我们活着,就有机会东山再起。”脚跟净春咬牙切齿地说道。

心腹们纷纷附和,表示愿意追随到底。

而在京城,宋江等人时刻保持警惕,以防脚跟净春再次来袭。

行刺事件过后的第二天,宋徽宗早早地升了朝,坐在金銮殿上,脸色阴沉得如同即将爆发的雷雨云。

朝堂之下,群臣噤若寒蝉,大气都不敢出。

宋徽宗猛地一拍龙椅的扶手,怒吼道:“大胆倭人,竟敢行刺于朕!”这一声怒吼在空旷的金銮殿中回荡,震得群臣心头一颤。

“朕一向以仁德治国,与周边各国友好往来,未曾想这倭国竟是如此狼子野心!”宋徽宗怒目圆睁,眼中仿佛要喷出火来。

他站起身来,在龙椅前踱步,“朕在宫中设宴,是为了嘉奖功臣,共庆胜利之喜,却遭此毒手!若不是诸位爱卿拼死护驾,朕此刻怕是已命丧黄泉!”

群臣纷纷跪地,高呼:“陛下息怒,保重龙体!”

宋徽宗停下脚步,目光扫过群臣,“朕如何能息怒?这倭国的贼子如此嚣张,简直不把我大宋放在眼里!”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着自己的情绪,“高俅,你身为朝中重臣,竟被倭人利用,险些酿成大祸,你该当何罪?”

高俅浑身颤抖,伏地请罪:“陛下,臣罪该万死,被那倭人的奸计所迷惑,险些害了陛下,臣愿接受一切责罚。”

宋徽宗冷哼一声:“你的罪责,朕自会处置。但此次行刺,定要彻查清楚,绝不放过任何一个相关之人!”

“刑部尚书何在?”宋徽宗大声喝道。

刑部尚书战战兢兢地出列:“臣在。”

“朕命你速速调集人手,全力追查此事,务必将那幕后主使,还有参与行刺的倭人一网打尽!若有半点疏忽,提头来见!”宋徽宗的声音冰冷而决绝。

刑部尚书连忙应道:“陛下放心,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辱使命。”

宋徽宗重新坐回龙椅,目光中依然充满怒火,“此次护驾有功的宋江、卢俊义、赵天明等人,重重有赏。朕要让天下人知道,忠君爱国之人,必有福报!”

“这赵天明以其非凡之勇,为护驾立下汗马功劳。其英勇无畏之姿,朕铭记于心。”宋徽宗特意提及赵天明的功绩。

群臣再次高呼:“陛下圣明!”

宋徽宗挥了挥手,“都退下吧,朕要一个人静一静。”

群臣缓缓退出金銮殿,宋徽宗独自坐在龙椅上,脸色依旧阴沉。他心中暗暗发誓,定要让倭国为此次的行刺付出沉重的代价。

在成功挫败倭人的行刺阴谋后,京城逐渐恢复了往日的平静。而赵天明所经营的酒楼,这几日也格外热闹。

这一天,陈公公奉宋徽宗之命,来到了赵天明的酒楼。

酒楼里,宋江、卢俊义、吴用、鲁智深、武松、时迁、石秀、戴宗、杨雄等人早已等候在此。

陈公公走进酒楼,众人纷纷起身行礼。

陈公公微笑着摆摆手,说道:“各位英雄豪杰,不必多礼。咱家今日前来,乃是奉了圣上旨意,对诸位护驾有功之人进行嘉奖。”

赵天明连忙迎上前,“公公请上座。”

陈公公坐下后,清了清嗓子,“那日在宫中,若不是诸位拼死相护,圣上怕是凶多吉少。圣上对诸位的英勇行为赞赏有加,特命咱家带来赏赐。”

说着,陈公公身后的小太监们将一箱箱的金银珠宝、绫罗绸缎抬了进来。

“宋江,你指挥有方,沉着应对,赐黄金百两,绸缎十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