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 大明第一颗热气球

皇庄接连好几天都毫无动静,这不禁勾起了朱佑樘的好奇心。

可他并没有说什么。

而是吩咐道:“好,继续给我盯着吧。不要打扰他们。”

说罢。

他就打开了历史公会。

将这件事告诉了朱元璋他们。

……

与此同时。

经过张宁一段时间的全身心投入。

火窑终于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此前困扰众人许久的玻璃器具瑕疵问题,终于得到了极大改善。

虽说瑕疵还没彻底消除。

但已经少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老工匠和老道士一直严格按照张宁的要求。

每次试验都详细记录下配方和配比等数据。

如今有了好的结果,他们立刻开始查阅之前的记录,与以往的记录进行仔细对比。

很快。

他们就发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

随后。

他们继续按照正确的方向调整配方配比,玻璃器具里的瑕疵逐渐消失不见,生产出来的器具也越来越精美。

哪怕人们都知道这些精美的器具,都是用沙子烧制而成的。

可当老工匠们将那晶莹剔透的成品捧在手中时,内心的激动与兴奋依旧如汹涌的潮水般难以抑制。

“太好了!总算是成功了!”

一位老工匠满脸通红,难掩激动地高声呼喊。

“行了,张先生给我们的时间可不充裕,好在现在成功了,咱们得赶紧多做出些好东西来!”另一位工匠冷静地提醒道。

“好嘞!”众人干劲十足地应和着。

既然解决了玻璃瑕疵的问题,配方配比也趋于完善,那就可以按照张宁之前的要求,制作更加精美的器具了。

于是,龙凤、雄鹰、奔狼等各种造型栩栩如生的玻璃摆件,还有果盘、花瓶、吊灯、镇纸、笔筒等实用又美观的玻璃用品。

在短短几天时间里便纷纷诞生。

此时的张宁,根本无暇顾及这些精美的玻璃器具。

他正全身心地投入到汽油和柴油的分离工作中,同时还带领着工匠们研制用于热气球的防风灶口。

毕竟。

这个灶口将来可是要安置在热气球上的。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且,这灶台还能按照张宁的要求,灵活控制火苗大小。

这下张宁彻底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