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了一会儿后。
张宁很快就有了对策。
若想要疏导黄河。
那得首先要建造一个模型,选择合适的河道位置,进行拓宽。
然后建造水泥堤坝。
接下来就是处理黄河泥沙的问题。
黄河之所以得名,是因为河水在流动时携带大量泥沙,使得河水变得浑浊。
这些泥沙最终沉积,抬高了河床,导致河堤上的泥沙越积越高,黄河水位也随之上升。
一旦泛滥,就会淹没两岸的田地。
若不采取有效措施,就会形成恶性循环。
仅治标不治本。
所以他得参考现代方法,想一个能够清理河道泥沙的类似法子才行。
至于旱灾导致的粮食问题。
倒是简单许多。
只需要让朱元璋或者朱由检给点高产的土豆,地瓜,玉米之类的东西过来,种下去收获两季之后….
粮食短缺的问题便能立刻缓解了。
第三点是吏治问题。
这个问题也不算太大。
在弘治时期,朱佑樘在位时,对吏治的考察较为严谨,吏治较为清明。
而剩下的。
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海禁问题。
则需要他花点心思了。
在大明的任何时期,他都觉得开海是最为重要的事情。
毕竟获取海外资源才能让一个帝国长久不衰。
要知道。
如今西班牙和葡萄牙都还未出海。
大明完全可以先发制人。
当然。
这些都只是他的构思,还需逐步实施才行。
因此他写下了这些想法,交给了宫中的朱佑樘。
….
皇宫中。
朱佑樘拿过张宁的奏章,仔细看了好几遍。
随后还在历史公会中询问起来。
他是最晚进历史公会的。
对于开海的好处,自然也是不知道。
结果让他惊喜的是。
无论是朱元璋还是朱棣等,都对海禁百分百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