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究竟是什么东西在控制它?”
张宁摇头说道:“不是某个人。”
“一时间,我也难以向陛下解释清楚。”
“如果陛下不信,可以以宝钞提举司的名义下令!”
“看看是否真的有商贾会听从。”
历史公会中。
历代皇帝听了张宁的解释,也是一脸的懵。
只有朱厚熜在不断的思考着。
因为他早已隐约感觉到,那些商贾之所以为张宁请命。
并非仅仅因为他们与张宁有旧。
“不,不!”
朱厚熜想了一会后,似乎明不白了什么,当即说道:“世间熙熙攘攘,皆为名利而来。”
“太祖爷爷!”
“张宁所言极是,商贾追求的是利益。”
“宝钞提举司之所以能号令商贾,是因为它能为商贾们带来利益。”
“他们要的不是张宁!”
“而是一个能为他们带来利益的人。”
“此时的张宁,不过是他们心中利益的化身。”
听到朱厚熜的分析。
朱元璋这才恍然大悟。
随后看着朱厚熜,问道:“那么,要是咱阻碍了他们赚钱!”
“咱也要对他们让步吗?”
朱厚熜摇头,叹息道:“厚熜认为并非如此。”
“利分为两种:一种是持久的稳定之利,一种是一次性的暴利。”
“如果能保证他们长期稳定的收益!”
“即便在必要的时候,需要他们暂时牺牲一些利益,他们仍然是肯的!”
“只是从今往后,我大明的治国之道,恐怕需要有所改变。”
“这样一来!”
“圣贤之教也怕将会被弃如敝屣!”
一直以来。
他都有关注张宁的一系列举措。
他发现。
在张宁的治理下。
宝钞提举司已悄然改变了孔孟之道的根本逻辑。
哪怕没有明说废除孔孟。
但迟早有一天,也会被商贾逐渐掏空。
朱棣紧皱眉头,质疑道:“难道以后的百姓连君主也不忠,爹娘也不孝了吗?”
朱厚熜的神情变得严肃,道:“忠应该还是会忠的!”
“但他们恐怕只会忠贤君。”
“遇到明君,他们甚至会比忠于圣人之言还要忠!”
朱棣听到这话,有些不安地追问道:“那要是他们遇到昏君,或平庸之君呢??”
朱厚熜沉声回道:
“若逢昏君或庸主,天人共愤!”
“而后弃之如敝屣。”
刹那间。
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朱祁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