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九鼎归秦

春秋女霸 感悟人知 4016 字 4个月前

一人难以取胜,流高峰只得退后,手中长剑示意道:“杀!”

“杀”字刚出,从流高峰左侧的屋檐飞出一支冷箭,穿过流高峰身上的双重衣甲,他的心脏永远地停止跳动。

司马身亡,秦将又如此勇猛,流高峰的下属畏缩不敢向前,秦兵不慌不忙地后退。

待西、南、北三城门处的援兵赶到,秦兵早出了东城门,三方援兵各自回营。

这一晚,成周的百姓在惊中度过,城内的几处失火,都是秦兵为骚扰成周士兵视线而点起的,均远离百姓的木屋,所以未引起火灾,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因为秦兵的突袭,次日辰时的早朝提前到卯时。朝堂内,上至周天子,下至小司徒,每个人的脸上都跟活僵尸一样。

周敬王听过大臣的禀报,真想一口吞下秦王,或将他八马分尸。

“该死的秦王。”龙椅上的天子心里暗骂。

如果说那九鼎只是一堆烂铁,即使秦兵深夜来抢,周敬王也不会这样火气冲天,就国为它们所代表的意义是一个王朝,周敬王才如此重视。因为作为天子的他,还得靠它们来混饭吃,九鼎的存在,就意味着王朝权力的存在,中小诸侯国方肯心甘情愿地进贡,诸侯国的进贡是周王朝每年“财政经费”的主要来源。如今九鼎被抢,周王朝也就名存实亡,一些诸侯国也就有了拒绝进贡的理由。

没有了经济收入,天子的一日三餐也就无着落,难怪他会叫苦连天。

看看玉石台阶下的百官,周敬王稍稍坐直身子,没好气地道:“事关重大,为何无人替朕分忧?”

刘卷第一个走出官列:“启奏陛下,臣以为应马上传檄各诸侯国,合兵讨伐秦国。”

刘卷昨晚虽间接地参与了秦兵偷袭成周的事,由于撖灵顿及牙门内的士兵全部身亡,无人作证,他还是一具“清白”之身,心中也无内疚之意。

大司徒铁加道:“臣以为秦国出兵来盗窃宝鼎,定是秦君一进受奸臣蒙骗所至,我周朝向来以德服人,宜派人前往秦国游说,如秦君能送回九鼎,处置奸臣,贡送厚礼谢罪,则可免于大动干戈。”

刘卷道:“秦自持为大国,多年来未向天子进贡,足见秦侯对天子早已蔑视,今又夜袭成周,掠去九鼎,——叛而不讨,何以示威?”

其实周天子从心里对秦国是恨之入骨的,只苦于朝中缺兵少将,军队难与秦军相抗——秦军昨晚能全身而退,就是最好的证明。所以天子也不得不忍气吞声,寄希望于能言善辨之士的三寸不烂之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