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杨志大意失生辰纲

《水浒传》第 16 回名为 “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以下是对这一回的分析:

情节发展:

杨志接受任务及准备:梁中书安排杨志押送生辰纲,杨志起初推托,指出此去凶险,但在梁中书的压力下最终接受。他提出要扮做客商,并且要求老都管、两个虞候都听他的指挥,梁中书答应了他的条件。随后,一行十五人踏上了押送生辰纲的路途。这一部分情节展现了杨志的谨慎和对押送任务的担忧,同时也为后续故事的发展埋下了伏笔,暗示了此次押送不会一帆风顺。

押送途中的矛盾:在押送过程中,正值五六月酷热天气,军汉们疲惫不堪,倒地不起,但杨志为了安全起见,不断催促赶路,对军汉非打即骂,这引起了军汉们的强烈不满。两个虞候也趁机在老都管面前挑拨离间,使得杨志与老都管之间的矛盾逐渐加深,杨志渐渐被孤立。这一系列的矛盾冲突为吴用等人的智取提供了可乘之机。

黄泥冈中计:众人行至黄泥冈时,军汉们执意要在此休息,杨志无奈之下只好同意。此时,吴用等七位好汉伪装成贩枣子的小本经纪人出现,白胜则扮作卖酒的。他们利用军汉们的口渴和对杨志的不满,以及炎热天气下人们对酒水的渴望,先是表演了一番买酒、喝酒安然无恙的戏码,消除了众人的疑虑。接着,在众人的哀求下,加上老都管的施压,杨志最终同意军汉们买酒。结果,众人都被吴用等人下在酒里的蒙汗药麻倒,生辰纲被劫走。

人物塑造:

杨志:杨志是这一回的主要人物之一,他精明警惕、谨慎小心。从他提出扮做客商以及要求全权指挥等行为可以看出,他对押送生辰纲的困难有清晰的认识,并且试图采取措施来避免被劫。然而,他性格暴躁,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对手下的军汉过于严苛,导致失去了众人的支持和信任,最终使得押送失败。他的形象反映了当时一些有能力但不得志的军官的困境,也体现了他对功名利禄的渴望。

吴用:吴用足智多谋,是智取生辰纲的策划者。他善于观察人性,准确地把握了杨志一行人的心理和矛盾,巧妙地利用这些因素设计了圈套。他安排的 “贩枣” 和 “卖酒” 的双簧戏,以及对时机的把握,都显示出他的智慧和谋略。他的形象体现了梁山好汉的智慧和反抗精神。

老都管和虞候:老都管和两个虞候是反面人物,他们仗着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不服从杨志的指挥,还在中间挑拨离间,加剧了内部的矛盾。他们的行为反映了当时官场的腐败和丑恶,也说明了杨志押送生辰纲所面临的内部困难。

主题体现:

官逼民反:生辰纲是梁中书搜刮民脂民膏送给蔡京的贺礼,代表了官府的腐败和对百姓的剥削。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的行为,是对这种腐败现象的反抗,体现了 “官逼民反” 的主题。这一事件也为后来梁山好汉的起义埋下了伏笔,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人民的不满情绪。

智慧与力量的较量:这一回中,杨志的谨慎和吴用的智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杨志虽然有一定的能力和经验,但在吴用的算计下还是失败了。这表明智慧在斗争中的重要性,也反映了梁山好汉不仅有武力,还有智慧和策略。

艺术手法:

情节的曲折性:整个故事充满了悬念和转折。从杨志接受任务时的担忧,到押送途中的矛盾冲突,再到黄泥冈上的中计,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这种情节的设置使得故事更加生动有趣,也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人物的对比描写:作者通过对杨志和吴用、杨志和老都管及虞候等人物的对比描写,突出了各自的性格特点和行为方式。这种对比不仅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也深化了主题,让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不同人物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环境描写的烘托:文中对五六月的酷热天气进行了详细的描写,如 “此时正是五月半天气,虽是晴明得好,只是酷热难行”,这种环境描写烘托了押送队伍的疲惫和烦躁情绪,也为吴用等人的计谋成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同时,环境描写也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和可信度。

27 目录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