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惊变

星落门 倔强的纽扣 4602 字 13天前

大殿中,已经没了刘胄及其亲信的踪影,剩余的蛮酋们,都心神不定地看着魏侯爷,既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更不知道,接下来,他们该干什么好。

物质奖励,截止到目前为止,也就那三个戴拉嘎项圈的家伙得到了。他们自己的赏赐都没有落实,势力范围的划定,也没有落实,现在要他们走,说句实在话,还真的有点舍不得。

但不走,接下来,究竟该如何?却也不知道。

当初,一时脑热,大家便蜂拥着来到平夷城,现在,一听到官军出动的信息,这些人却又有些害怕了,一时之间,都矛盾得要命。

患得患失,贪生怕死,本也是人之常情。那些整日将“脑袋掉了碗大的疤”挂在嘴边的,其实往往都是最怕死的人,不过是做出不怕死的样子来,吓唬别人,顺便给自己壮壮胆儿罢了。

对于这些人的未来,其实沈腾也不知道怎么办。

他能做的,也就是在拖延时间而已。具体能拖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尽头,连他自己心中都没个比数。

可怜的。

最好的办法,也是最简单粗暴的办法,把这平夷城连同蛮酋们都交给马忠将军算了,由他们去处理。

沈腾虽然不想亲自下手“处理”这些人,并不意味着他没有自己的“处理意见”。

传说中的蛮族人如何的坏,如何的蛮,但当他亲自接触到这些人后,才发现,其实,传言太虚。

在后世,有一个专有名词形容这个的,叫“刻板印象”。

北人对南人的刻板印象就是野蛮无知粗野暴躁,而南人对北人的刻板印象则是狡诈善变从无信用。

真正想改变这个,让彼此认同,并且尊重彼此的差异化的存在事实,唯有融合一道,别无他途。

当然,这是沈腾这个后世人才有的“伟大理想”。

但是,现实中,很难。

蛮族人上学受教育的机会,几乎没有。南中多少蛮族,可以很肯定地说,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

他们的语言倒是五花八门杂乱得一批,但试问有几个蛮族有自己的文字?

蛮族人对于外界的认知,更是少得可怜。

他们世代生活在丛林山地,所求不过是一些最基本的生活物质保障,没有任何奢侈生活的欲望。

活着——这就是绝大多数蛮族人对这个世界的最高要求。

真正给蜀汉政权统治造成威胁的, 其实并不仅是这些蛮族人民,而是所谓的豪族、豪酋,比如李氏、孟获、刘胄这样的大族。

他们的欲望才是无穷的。

只要对他们不利,让他们利益受损,就会引起他们的不满。也只有他们才有能力举竹为枪举杆为旗,唆使蛮人起义。至于那些猎杀汉人官僚及百姓作为祭品的,基本都是这些豪酋的手笔。

普通蛮民,每日为生活所累,为生存所苦,日出而作日入则不息,哪里有什么花花心思去做其他非分之事。

比如在这里的这些所谓的豪酋洞主大王们,其实不过是一些后世所谓的村子乡长镇长级别的人物而已,所求不过是多一道山岭的果树多一条水渠来灌溉罢了,真正敢于公然站出来说要建立国家举旗造反的,一个也没有。

这就是一个矛盾的正反面。

诸葛亮当初不得不依靠孟获、李氏、杨氏、刘氏等这样的豪族统治南中,这些人也确实给了南中一定的稳定,但从长远看,这些人才是南中未来保持稳定的最不利因素。

他们是最大欲望者,更是最大利益获得者,蜀汉政府给到南中的福利,基本都落在这些豪族头上,普通蛮民所获了了。

比如孟获一族,其世代所盘踞的三江口,与一个独立王国没有什么区别。

孟获还算是好的,其心向汉,其实也可以这样说,他算是被“汉化”比较严重的,所以,才有了向汉的心思。

而有些人,却走向另外一个极端,比如刘胄这样的。

当初,他和孟获等人一样,相当于一个独立王国,仅仅因为新一任的庲降都督张翼将军想要收回豪酋们的些许福利,以支持北伐前线,然后——且兰国就成立了。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名月照沟渠。”

孟获这样的豪族不多,而刘胄这样的豪族却不少。

广大的南中蛮族人民,无论他们向明月,还是向沟渠,其实都没有从中获得任何好处。

若现在就将南中的豪族都一杆子打尽,沈腾还是没有这个胆量,也没有这个能力,更没有这个必要。

这些豪族,就如同利器,用好了,是助力;用不好,就会伤人。

沈腾相信终究有办法将所有的力量都利用起来,为人民谋福利,即便自己没有,蒋琬费祎他们也会有,即便现在没有,将来也一定会有。

蜀汉建国不易,治理国家更不易,这些豪族中,有些还是做了许多贡献的,也不能将人家用了之后,就像抹布一样丢弃了不是?

南中,说到底,还是南中人的南中,而不是北人的南中。但北人的资金、技术、理念等,如果能够很好地嫁接到南中来的话,南中,就一定能够变成蜀汉的南中,蜀汉政府的后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