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的家中,只有一个人被称为“家中的莎士比亚”,就是巴尔扎克。
巴尔扎克1799年出生在法国西部大城图尔。
对于巴尔扎克,人生之始也是人生痛苦之始,他父亲生性风流,有好几个私生子女,根本不把婚姻生子当回事儿,母亲又只爱钱,把所有的爱都给钱了,对儿子简直不屑一顾。结果,是当地有名的富人、住着宽阔大宅的父母在儿子生下几天后就把他送到了乡下一个保姆家,从此一直生活在那里。
直到7岁后,他在保姆家实在待不下去了,父母又立即将他打发到了一所寄宿学校。他在那里一待又是7年,同他生命的最初7年一样痛苦。但这里也有一个好处,他可以读书,他读了很多书,这也许是他文学情愫的萌芽。
现在巴尔扎克已经14岁了,不能再在那学校里待下去,父母只好让他回了家。但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哟,父母,尤其是母亲,对他的极端冷漠无情简直令人不可思议。像以前当他还是个婴儿、幼儿、孩子时一样,他任何对母亲亲昵的表示都被严厉甚至残酷地拒绝了。
她不但对他如此,对其他孩子也是如此。
对于这样的母亲,巴尔扎克后来写道:
你真不知道我母亲是怎样一个女人!她是一个妖精,又是一个妖精一般的怪人。……她正在想法把我妹妹赶进坟墓。她甚至在我出生以前就恨我。……我相信她是疯了,并且请了一位和她有30年交情的大夫来诊断。然而他说:“不,她并不疯,她只是存心不良。”……我母亲是给我的生命降落一切灾祸的根源。
您相信这就是一位儿子对母亲的评介吗?
后来父母把家搬到了巴黎,他又一次被赶出家门,进了另一所寄宿学校,这些地方没有一个令他快乐,他的成绩在35名同学中倒数二三。
十七岁时他上了大学,按照父母的意思,他读了法律,毕业后当了律师助手,准备将来堂而皇之地戴起假发,做起大律师来。他的父母总算在儿子身上看到了一丁点希望,但不久他们的希望就化成了泡影,一天儿子突然告诉他们,他根本不想做什么律师、法官,他要当一个作家!这是1819年的事。
这个主意受到了家里人全体一致的反对,父母召集亲戚们一齐来劝说这个中了邪的儿子,巴尔扎克生平第一次坚持自己的主张,也许这时候全世界都没有比他更固执的人了!
最后,实在拗不过的父母终于同儿子达成协议,给他两年时间,在这期间每个月付给他120法郎生活费,如果两年之后他还没有成为伟大的作家,那么他必须重新回到律师事务所。
为了早点让他打消这个可怕的主意,母亲甚至亲自陪他在巴黎找了间作为贫穷象征的阁楼中最差的一间当宿舍。
巴尔扎克就在这样的地方开始了他的文学人生。
他首先得明白他到底想写什么,当那个决心像暴风雨般飞来时他只是想自己要献身于文学,但文学有好多种啦,从诗歌剧本散文直到文学批评都是文学呢。他到底要写什么?
在开始的两个月里,巴尔扎克像没了头的苍蝇一样在文学的花园里乱撞,时而写一段,时而来几句诗,过一会子又是半幕剧本,甚至还写过《关于哲学与宗教的笔记》之类乱七八糟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