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帝亦有同感,尤其认为,当年自己能被立为太子,赵太后出了大力,也就不再追究此事。傅太后也很感激赵太后当年的厚恩。赵飞燕更是倾心相结,经常往来北宫。
对此,太皇太后王政君和其家族乃至王莽等都非常愤恨赵飞燕,但也只有等待机会再作理论。
朝中重臣的频繁更替,暴露了哀帝的腐败无识。御史大夫赵玄被减死罪三等,丞相、阳乡侯朱博被迫自杀,孔乡侯傅晏犯有不道之罪,左将军、关内侯彭宣被罢免回家;而光禄勋平当被任命为御史大夫,光禄勋丁望被册封为左将军。
这年冬季十月的一天,哀帝带病上朝,当着文武卿臣的面儿,宣布诏书,晋封平当为丞相,由于正赶上不宜封侯的冬月,只有暂时赐爵关内侯。同时任命京兆尹、平陵人王喜为御史大夫。
第二年春季正月的一天,哀帝派使者到丞相府,宣召丞相平当,命他赴朝以接受册封侯爵。平当病重,卧床未起,只是嘴上感谢皇恩,但他没有应召前往。
夫人岳氏对平当说:“老爷虽说是有病,但封侯事关重大,难道就不能为子孙勉强起来接受侯印吗?”
平当听后很是生气,摇了摇头说:“我居丞相高位,已经背着白吃饭不干事的罪责,若起来接受侯印,回家倒在床上就死去,是死有余辜。现在我之所以不起来,正是为子孙打算啊!”遂上书请求辞职,哀帝未准。
三月,己酉二十八日,平当离开了人世。
四月的一天,哀帝任命御史大夫王嘉为丞相。
一天清晨,哀帝刚刚起床,走出寝宫,见一侍臣站在殿下,向他传报漏刻时间。他举目一看,还道是个美貌宫女,扮作男儿模样。当即召入殿中,问明姓氏,不禁省悟道:“你就是未央宫舍人董贤吗?”
对方答道:“正是小臣董贤。”
哀帝发现董贤虽是男儿,却生就一种女儿之态,柔声细语,搔首弄姿,就是六宫粉黛也相形见绌。于是面授驸马都尉、侍中,嘱令随侍左右。数年之内,哀帝前后赏赐累计有巨万资财,其显贵震动了朝廷。
董贤常与哀帝睡在同一床上,傅皇后见此,也百思不得其解。有一次睡午觉,哀帝意欲起来,董贤斜身压住了哀帝的袖子,哀帝不忍惊动,竟从床头拔出佩刀,将袖割断,悄然离去。
哀帝闻董贤已有妻室,立刻下诏命,其妻隶氏进宫。哀帝见隶氏长得很漂亮,特开创例,叫隶氏为隶宫籍,并许令她住在董贤的宫室。
后又查得董贤有一妹妹,尚未许字,于是令董贤送妹入宫,夤夜召见。哀帝见其妹面貌与其兄相似,桃腮带赤,杏眼留青,益觉得媚态动人,遂将她召进宫来,越宿拜为昭仪。
哀帝还任命董贤的父亲董恭为少府,赐爵关内侯。
时间还不到一个月,哀帝又下诏,命令将作大匠为董贤在北宫门外建筑宏大的宫室和宫院,里面有前后大殿,殿门宽阔,工程浩大,精美绝伦。还赐给董贤宫中专用兵器和稀世珍宝,甚至连皇家丧葬用的棺木、珍珠连缀制成的寿衣、玉璧制成的寿裤,都预先赐给了董贤,无不齐备。甚至又下令让将作大匠在哀帝的陵墓义陵旁为董贤建筑墓园,内修别室,还用坚实的柏木,大头朝内排垒在棺外。墓园外修筑巡察道路,围墙达数里之长。而门阙和用作守望防御的网状障墙却也十分堂皇。
尚书郑崇系平陵人,由前大司马傅喜荐入,抗直敢言。每次觐见,必着革履,哀帝不待见面,一闻履声作响,便笑语对左右道:“郑尚书履声复至,想又是陈言来了!”哀帝说罢,果然见郑崇至行御座前。
郑崇因见董贤贵宠过度,复入内劝谏陛下。哀帝最爱董贤,怎肯轻信?当然驳斥郑崇,还借公事谴责郑崇。
当时,郑崇脖子上长了毒痈,欲奏请辞职,但又不敢提出。尚书令赵昌十分奸邪、善于谄谀,素来与郑崇不相容,且又知道哀帝已疏远了郑崇,就趁机上奏说:“郑崇与刘氏宗族中人交往甚密,恐有奸谋,请追查惩处!”
哀帝乃召郑崇责问道:“你家人来人往门庭若市,奈何欲禁遏主上?”
郑崇慨然道:“臣门如市,但臣心如水,愿陛下考察!”
哀帝听后恨郑崇答言不逊,命有司将其系狱逮治。狱吏又一意迎合,严刑拷迫,打得郑崇皮开肉绽,郑崇却抵死不肯诬供。
司隶孙宝知道郑崇为赵昌所诬陷,上书哀帝曰:“尚书令赵昌指控仆射郑崇一案,恐郑崇与赵昌素有隔阂,久有宿怨,因此才用谗言来陷害他。臣请求陛下追查赵昌,以明是非,救护忠臣。”
哀帝已头脑昏庸,良莠难辨,反而下诏说:“司隶孙宝附会臣下,欺骗主上,想利用春月是宽大赦免的时期,进行诋毁和诈骗,以遂其奸心,盖国之贼也。将孙宝免去官职,贬为平民,归田度生。”
一份直言帛书,孙宝落个如此下场!郑崇最终病死在狱中。
哀帝欲封董贤侯爵,但丞相王嘉上书劝奏,谈到董贤只是因为贵宠而得赐封,恐天下人不服,影响皇上之威望,哀帝不得已,暂且停止诏封,随之对王嘉渐渐产生不满。
哀帝屡患痿疾,久不视朝。遂于建平二年(前3年)六月间,改元太初,盼望易号可延年益寿。哪知祯祥未集,凶祸先来,帝太后丁氏得了重病,不到旬日,便即逝世。哀帝力疾哭母临丧,忙碌数日,身体愈觉不适,索性奄卧床上,不能起身。哀帝为恢复健康,就把精神寄托在祭祀请神上了。他把过去成帝曾废止过的各种神祠全部予以恢复,共七百余所。一年之中,祭祀的次数达三万七千次。然而,他已被病魔缠身,不能自拔。
在这年秋季,哀帝命人在渭城西北塬上永陵亭一带修筑自己的陵墓。
元寿元年(前2年),丁巳正月十七日,帝太太后傅氏驾崩。哀痛至极的人寥寥无几。哀帝在病榻上一面将孔光征召入宫,授任为光禄大夫,一面下诏丞相王嘉,让他俩安排厚葬帝太太后。随之,将祖母帝太太后与元帝合葬渭陵,称为“孝元皇后”。
尽管王嘉为哀帝如此效忠,但由于他多次上书劾奏董贤,哀帝极端生厌于他,并将他逮系入狱。时至二十天,贤相王嘉不堪侵辱,气愤难抑,大口大口地呕吐鲜血,竟致绝命。
哀帝复欲荣宠董贤,使居大位,恰值大司马丁明怜惜大才之人王嘉,私下与人不住地慨叹,此信息被哀帝闻得,哀帝因即免去丁明的官职,拟令董贤为大司马、卫将军。
这时的董贤年仅二十二岁,竟得位列三公,掌握兵权,真乃是汉朝开国以来未曾有过的事情。并且,董贤之父董恭被哀帝迁任光禄大夫,官位仅次于丞相。他的弟弟董宽信代为驸马都尉、侍中。此次,董氏亲属,并得联翩入都,受职邀荣。从前丁、傅两家,虽然贵显朝中,尚没有董氏迅速。
哀帝目睹了成帝时代政权脱离王室情形,及至登极,他也就暗下决心,屡次诛杀大臣,旨在效法汉武帝和汉宣帝,加强君主之威。然而哀帝宠任奸佞,听信谗言,憎恨忠直之臣,汉朝的大业从此便衰落了。
一天,司隶鲍宣进入未央宫寝宫,将前丞相王嘉的亲笔遗书呈于躺卧病榻上的哀帝。哀帝展开细瞧,见遗书上写道:“陛下,微臣在临终前跪拜请奏,孔光、何武是贤人,董贤父子是不肖!我不能进孔光、何武,亦不能退董贤父子,罪原该死,死亦无恨!”哀帝阅后,深知王嘉对董贤的痛恨,但讴歌孔光、何武尚合圣意。
于是,哀帝以前丞相王嘉之遗言为借口,下诏册拜孔光为丞相,恢复博山侯爵位。同时,哀帝起用何武为前将军,彭宣为御史大夫。遂又罢免傅嘉的官职,贬为平民,遣返原郡。
一次,丞相孔光带领随从出视陵园,其从吏向驰道中胡乱奔跑,有违法度规定。这时,恰为司隶鲍宣发现,当即喝令左右从事,拘住相府从吏,并把车马充公。对此,孔光心内不服,不甘受辱,但未尝上书劾奏鲍宣,而是与同僚谈及此事,欲借他人之口,怨恨鲍宣不懂情理。当有人趋奉丞相而去报知哀帝时,哀帝心底正信任孔光,遂令御史中丞查办鲍宣。御史使人逮捕鲍宣,却吃了一杯闭门羹。使人虽然宣布命诏,但鲍宣闭门拒绝使者。使人返回未央宫寝宫,向哀帝陈述其闭门拒命,无人臣礼仪,大不敬不道也!哀帝也不问曲直,又派五官署的卫士们,前去绑缚鲍宣下狱。
博士弟子王咸等,都称赞鲍宣奉法从公,不应问罪下狱。当即,王咸等到太学中竖起长幡,号召众人道:“若欲救鲍司隶,请集此幡下!”诸生听了此语,争先恐后地趋集而来,霎时间集中了一千余人。
他们簇拥着长幡,浩浩荡荡地来至街前。乘孔光入朝之际,拦住其车舆,要他救免鲍宣。孔光坐在车中,吓得浑身发抖,见人多势众,不便驳斥,只好佯从众意,托言入朝向哀帝奏请,定使鲍司隶无恙。众人乃避开大道中央,闪于路旁,让孔光上朝去了。
孔光入朝后,根本没向皇上提起鲍宣之事,似乎刚才在大街上什么事情都没发生。
王咸及诸生等待数日,不见鲍宣出狱的消息,只好以众人名义再次上书,为鲍宣讼冤叫屈。哀帝阅览奏书,得知太学众生一齐为鲍宣请奏,要求免罪释放。但是,哀帝只减免鲍宣死罪,令其身戴刑具,流放于上党。鲍宣了解到上党地区适宜农牧,又少盗贼,就将家属也徙至上党,一同居住。
哀帝的病体极为虚弱,可谓每况愈下,难以支撑。他勉强打起精神,趴伏在病榻上完成他最后将要完成的事情:重新修复三公职衔,任命大司马、卫将军董贤仍为大司马;丞相、博山侯孔光为大司徒;彭宣为大司空,晋封长平侯。
他草诏完毕,额头上沁出一颗颗豆粒般大的汗珠,面容煞白,嘴唇青紫,喘着粗气。身边的中常侍孟星赶忙端过药碗,给他服药。侍中傅迁自从姑母帝太太后去世后,与哀帝更加亲近了,每天不离左右,这可能是因为没有靠山了,只好收敛举止,投靠这位患病的君主,也好维持生计。
傅迁上前轻轻地扶起哀帝的头颅,口中说道:“陛下,您快服药吧。”
哀帝吃完中药,忽然想起董贤来了,声音微颤地问了一句:“孟星,董贤有多长时间没进宫了?”
“万岁,董大人已有半个多月没照面儿啦!”
哀帝脸上浮出一片阴影,似带愠怒。
这时,傅皇后、董昭仪急急忙忙走了进来。她俩眼睛噙着泪珠,伏身于哀帝枕边,万分担心地叫了一声又一声:“陛下,陛下,陛下……”
突然间,哀帝厉声吼道:“董贤,你是个混蛋!”
他骂了一句后,凄然地闭上双目,再也不吭声了。
“陛下,陛下,陛下!”众人惊慌地喊道。</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