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助手肖竹回答我:
“盒饭复苏,是在社初阶中期。”
“因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所以复苏。”
“复苏后,盒饭最初需要花费货币。”
(……社初阶存在货币?)
“但因生产力的发展,复苏后的盒饭,也是按照人头计算价格,当时是每人十块。”
(比被淘汰前还要低……)
“同时,盒饭的价格,仍然维持在十块钱一个人,但那时的相对价格,比最初要低很多,差不多相当于原本的一半。”
(也就是剔除了物价变化因素后,所谓的实际价值变化吧?)
我提出疑问:
“那你们当时,没有那些什么比较高级的打工人,或是领导一类的人,可以免费吃盒饭吗?或是别的方面便宜那种?”
机器人助手摇摇头:
“哪怕是在社初阶,当时也并没有这种情况的发生。享受免费或降价的群体,主要是儿童与老人,而不是管理者。”
“儿童的饭量较少,推行免费政策,成本较为低廉,并且可以解决儿童的用餐卫生和营养搭配问题,从而减少校园食品事件。”
“而且,还可以把逐利的资本,从儿童用餐领域清出去。许多校园食品事件,都是因为资本入驻儿童用餐领域。”
“若是这一领域不能为资本提供利益,而是有集体进行管理,效果会好很多。”
(我原本所在的旧世界,校内食堂通常是由校长主任的亲人负责,或是将其高价出售给一些外人。)
(经营者具有垄断效果,他们花费大量货币获得食堂,又不是为了搞慈善,就都会反映在食堂的饭菜上面。)
(从而导致食堂的价格较高,菜码较少,菜的内容往往也是不能选择的。质量几乎是在标准的边缘徘徊,偶尔下滑。)
(这种情况在中小学食堂尤为明显,大学食堂因为相关的制度约束,会好一些。)
“同理,老人用餐领域,也是必然要把逐利资本清除掉的。一方面是他们年轻时已经为建设国家奋斗了很久。另一方面也是他们需要更多的关心。”
“用完就暂放,把心思专门放在具有更强劳动力的年轻人身上——这种事,我们在社初阶时期,是没有做过的。”
“解决了儿童与老人的用餐,也可以让年轻人更加放心的为社会奋斗。”
“不然谁都会有小孩,谁都会老。若是看到社会没有解决小孩和老人的饮食,年轻人也不会太能放开手脚去建设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