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说,两个容铮是同一个人了?”
“应该是。”副考官回答,“大人,知府做这事虽然有私心,但他并没有参与评卷,而你点案首前,也不知道卷子的名字。”
他继续道,“如果你没有选中容铮做案首,我是绝不会提起此事的。但既然这么巧合,我们何不给容铮一个机会?”
学政大人语气迟疑:“我虽然能点他为贡生,可事后需要呈报圣上的。这需要足够的理由,否则会被问责。”
他再次看向容铮的答卷,“能选中他为案首,才学自然过关,但人品就不好说。”
当朝选贡生,要求极其严格,不仅要夺得案首,还要求人品极其出色,简而言之就是品学兼优。
而这其中的“品”要怎么体现,那就是名气要达到很高的标准,并非轻易可得的。
单凭一桩见义勇为的善举,虽能彰显品德,却尚不足以满足贡生的“品”之要求。
要不然,那些世家岂不是能暗中操作,这就有失公允了。
通常,学政大人在点贡生时总是慎之又慎,他已有五年多的时间未曾点过贡生。
因为点了贡生,承担的风险很大,若被圣上查出来虚假,轻则责罚,重则贬官。
这就是为什么他迟疑的原因。
但他若是错过了一个难得的、才学人品兼备的学子,以后若被圣上查出,依然会被责罚,不过这个风险就低很多。
毕竟,这容铮能不能走到金銮殿面圣还是件不确定的事呢!
副考官理解学政的意思,他细细讲了容铮救人的事。
学政大人闻言,沉默片刻:“救了人不求回报,要不是一年后刚好巧遇获救者,可能无人知晓。有才学,有品格,还名扬整个府城,确实难得,难得。”
选拔优异人才本就是身为学政的职责,既然事情已经摆到眼前,自己也不能装聋作哑,愧对现在的官位。
思忖良久才开口,“这样吧,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你即刻派人走访查探,确认事件的真实性。若一切属实,那么,他就是贡生了!”
“是,我这就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