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看到登基后,把老大的皇帝谥号夺了之后,更是要追着下狠手捶打。

还是朱标拦了下来,夸了几句老四的功绩。

朱元璋看到老四功绩才稍稍缓和了神情:“哼,还算没丢你老子的脸!”

殿内众人心思各异,看完了明成祖是怎么回事。接下来众人眼巴巴等着朱元璋将大明昏君后辈放出来,好杀过去。

朱棣虽然“未来”是明成祖,

但此时并未登基,此位面只有朱元璋可以解锁昏君名录。

朱元璋略过后,勃然变色大发雷霆:“皇帝叫门?此等废物合该打杀!”,说着又是怒目圆睁,朝着朱棣摔打:“老四!这就是你的血脉!”

朱棣:...

我的血脉不是爹您的血脉吗?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的他,此时焦急无奈,不知是何等后辈,叫门何意?

朱元璋压下怒火,将朱祁镇生平投影出来。一时殿内不论大臣还是皇子,一片磨牙声音!

对于朱元璋方才的剥皮楦草等狠辣之言暗中赞同,大臣们不敢对皇室血脉多说什么,但皇子们没这个顾忌,一时怒骂不断。

朱棣也是怒不可遏:“赶紧穿梭!爹穿梭带着我!”

朱元璋杀气腾腾,冷笑道:“这废物丢尽我朱家的脸,天幕要将其放在天幕盘点,现下只能留他一命!我大明竟出了这么个玩意儿!"

脸上肌肉随着冷笑颤动着,殿内一时噤若寒蝉,只听得朱元璋一人森森开口:“脖子好生洗干净,等着你祖宗!"

明朝

朱棣已经登基的位面,一看到小天幕中的明君名录,朱棣先是一喜,接着头皮发麻了。

对,自己这般早的出现在明君名录里自然是极为高兴,但自己老爹此时也必然看到了。想到朱元璋的反应,朱棣真是又感受到多年没有的恐惧了。

但随即放松下来,咱如此明君,老爹又不能穿梭过来将自己怎么样,只要自己在去世前都盯着儿孙,就不会直面老爹了!

想着面带惊色的神情恢复下来,对着几个儿子咳咳两声:“尤其是老大,给咱好生锻炼身体,把后面的兔崽子看好喽!"

几人诺诺点头。

接着朱棣看了眼自己功绩盘点,默默点头,突然听得外面一阵脚步声跑远,老大也蹑手蹑脚往后挪。

长眉一竖扬声道:“老大!你这么大一坨能往哪躲,不是,你躲什么呢?还有外面,是不是太孙那个小兔崽子!让他滚进来!"

外面几个宫人飞快去追太孙。朱高炽白胖的脸上不禁一抖,眨了眨眼:"爹,我、我没躲啊"

看着父子俩的反应,朱棣脸色沉了下来,低头飞快解锁大明昏君名录,

老二老三对视一眼也快速看了起来。

半晌,老二老三抬头对着朱高炽怒目而视挖了一眼又一眼,朱高炽闭了闭眼,看着小天幕也是露出怒色,几人气愤中忍着没有开口。

"咚!"

只见朱棣站起身来猛地一脚将矮榻踢翻,脸色怒气好似要择人而噬让人不敢直视:"朱!祁!镇!我老朱家还有这么个软骨头玩意儿!什马东西!这等废物还复立起来亡我大明吗!太孙呢!还不给朕滚进来!"

兄弟几人扑通跪倒一地。

说完仍气得拔出长剑将倒在地上的矮榻劈成两半,溅出的木屑砸在朱高炽兄弟几人身上,将几人吓得一个激灵,怒气反倒降下来不少。

这时朱瞻基猫着腰苦着脸,一进大殿就在亲多胖胖身子后面跪好不敢吭声。

朱棣一手提着剑一手拧着朱瞻基耳朵提溜出来:“你选的什么玩意儿,啊?!长没长眼睛!”将朱瞻基拧得嗷嗷叫,又想起孙儿居然早逝了,到底没继续下狠手。

朱瞻基颤颤巍巍开口:“爷爷啊,孙儿、孙儿也不知道未来怎么回事。朱祁镇不配承我大明江山!"

说到此处想起天幕中朱祁镇对大明的胡作非为,眼神一厉:“爷爷放心,孙儿必不会再立这等废物,会早早将他废除继承大宝的身份!"

朱高炽抬头沉沉开口:“太孙须和我一样,好生修养身体,活得长久一些,才能好好教养儿

孙。”说着语带厌恶:“但是,这个朱祁镇必得早日丢出去。”

朱棣哼了一声:"怎么丢?给朕过继出去,绝了登位的机会!老大这点没说错,太孙以后给朕好好将养起来,不听话你试试!"

朱高炽和朱瞻基听到此言放松下来,随即齐声应是。

朱高煦和朱高燧撇了撇嘴,看朱棣生气归生气,没提其他话,只能按耐下去。

一番折腾之后,朱棣早已发现朱祁镇位面暂时无法穿梭,磨着牙狠厉出声:“那朕就等着天幕把这丢人的玩意儿再放一次!"

其他朝代朝代的明君没看到自己出现在“帝王册”里,也是深感遗憾,怕是还要等待许久了。

带着几分,这几个皇帝怎么比我先上榜的念头,点开了已经解

锁的五位皇帝功绩,——看下去,不禁咂舌,确实功勋卓著啊!

而五位皇帝的本朝昏君,看着“帝王册”里自家祖宗们的名册不敢点开。只觉得那几个字化作了一把铡刀悬在头顶,不知何时就会落下,战战兢兢无能狂怒。

自然也有许多自我感觉良好的昏君,悠哉看着“帝王册”里的先祖们的功绩,甚至觉得之后天幕看到自己的作为,也应该将自己收录进明君盘点里才是。

各朝各代的百姓们也兴致勃勃点开天幕,有的好奇着“帝王册”内有什么,皇帝也能让他们随意观看和仔细了解的机会岂能错过。

还有不少百姓和对政事历史极为了解的人,更想看天幕之前说的百姓们的精神生活相关的“文娱作品”、《报纸》又都是什么!

尤其许多的文学相关的学者极为感兴趣,这些听起来好像很有趣啊,毕竟娱乐二字完全能理解。

而一些“下九流”的从业者,听到娱乐二字,生怕自己理解错了,是与我等相关的意思吗?天幕中也能提到我等一星半点的相关内容?

其中许多人认真研究思索过《蓝星人的一天》中关于电视剧、电影的部分,不敢相信自己得出的结论,后世的“文艺工作者”地位好高,让他们深深艳羡。不敢向外诉说,互相悄悄传递着所思所得。

此时看到天幕慎重将“娱乐”提出,便极为迫切得点开了小天幕。

看完“帝王册”的许多君臣也点开了“看看”。

【“看看”中又置顶了一个新的选项“报纸和文娱相关”,点开后两个小的按钮,先是《关于报纸》:

从报纸的含义到报纸的诞生历程,画面快速闪动介绍……】

唐开元之后的许多朝代的为官之人或者接触过“邸报”的人恍然大悟,这里面说的“邸报”起源原来就是我们见过的政事记录啊,一时颇有种正在经历历史的感觉。

而唐朝之前的朝代看着看着眼神一亮,尤其大秦。

嬴政看着“邸报”想到此物的好处,传递政令和“新闻时事”!以前大秦没有“纸张”,竹简极为不便,刻字都尽量精简,更别说研究出“邸报”了。

但此时不同,天幕降临一月有余,基本的纸张已经制造出来。虽然产量低下品质不佳,但这些问题不过是时间的事。

那么这一番对于政事很

有益处的“邸报”就可以计划出来了,后世的“报纸”更为丰富多样,本朝当多种借鉴。

刘彻对于已经出现的纸张,就没有再去兑换更新的技术,但也早已命人大力研究和改进现有纸张。汉朝传递政令也有一些类似的手段,但不像天幕中“邸报”和“报纸”这般完善,对于“报纸”一事极为看重。

天幕提到的开元邸报,让李隆基颇为自得,享受着众臣的夸赞。

小天幕中说完报纸的起源和定义,继续展开。

【报纸出现之后,随着社会的发展,也有了许多变化。报纸有许多的分类:

首先是出刊周期、收费与否、刊载的“媒介”形式、具体内容方向、发行地区、何种文字语言等。

而报纸的内容更是五花八门,极其丰富多彩。】关于报纸详细而专业的介绍,让所有位面看得眼花缭乱。

但其详尽的内容,给了太多君臣极大的启发,稍稍改动就能直接使用,省了太多事,甚至省去一次兑换机会。

也让众多的文人墨客大为激动,若是报纸本朝出现了报纸,而自己的作品刊登其上,是多么大的扬名机会啊!

而由于报纸的分类,其中专业向比如农学、医学、商业等,再加上娱乐类的小说、笑话等,让许多仕途无望的人也看到了莫大机遇!

有了天幕存在,和关于报纸的视频,朝堂对于其中内容必然会慎重参考。许多人目光灼灼,议论之声不绝。

"有专门的商业报纸!经济、经济大势分析,还有大商贾受采访!"

“医学家?这是将医士称为大家啊!”

“啊?俺们农民也能、也能出现在报纸上?国家还进行奖励!天爷呀,这是真的么?”“哇!有好多话本出现在报纸上,还有好多笑话哈哈哈”

“阿娘阿娘,有少儿报纸,少儿是不是说囡囱呀?”

所有人在看到报纸内容的时候,不自觉就找到许多与自己相关的类型,一时极为讶异。

商人们更是敏锐察觉到了其中的极大机遇,不止是虚名,更是商业机会。报纸之上的“广告栏”让他们看得极为兴奋,恨不得立时就有报纸诞生。

而君臣们在巨大好处之后则是愁上心头,这报纸自然是好处多多,制作也不难。难的是如何发行,发行之后又如何形

成小天幕里的效果和范围。

毕竟,想要大面积发行,耗费的资源和人力不在少数!更别说,如何快速运送至全国呢?

一月发行,五月送到,政事、军事和许多时事类完全达不到视频中提到的“时效性”!

更别说了,报纸也是需要成本的,又要大面积发行又要不亏空,就得大部分普通百姓购买得起,也愿意购买才是。

这又何其难?

何况够买得起了,普通百姓识字的也极少!

这一条条问题摆在面前,让所有君臣束手无策。科技和国力的差距,很难一时弥补起来。纵然看到了极大好处,又要怎么抓住?

只能望而兴叹,打算发展之后再全面施行,目前只能研究和适用“邸报”了。

然后带着遗憾点开了另一个选项《文娱相关》。

【开头同样介绍了关于“文娱”的定义和具体发展,以及古今文娱类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