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秦(完结)

天幕继续。

【而为了理解嬴政的这种矛盾,我们就得先回到嬴政所面临的现实情况中去考虑:

扶苏好吗?

好,很好的继承人。但是,他和以蒙恬为代表的秦朝军功新兴地主集团,关系太好了。】

后世人的话音刚落,扶苏的目光便如长剑一般锋利,直直刺向天幕的方向。

“秦以军功为发展之本。”

他没有暴跳如雷,只是从喉口果断吐出了这么一句话。

在场没有一个人怀疑这句话到底在意指什么。

指扶苏和军队走得太近有谋反之嫌,所以被嬴政所忌惮吗?

——天大的笑话。

在这始皇帝方兴兼并天下,威震四海,“余威震于殊俗”的年代里,他难道会恐惧自己的虎狼之师犯上作乱,将刀锋对准自己身上吗?

没有人会相信嬴政会有这样的担忧。

那就只可能是在说——

“怎有让支柱与君上相分离之辞?”

扶苏质问。

是啊,秦朝的新兴军功地主集团们,怎么可能一朝之间,就站到了嬴政这位始皇帝的对立面上去了呢?

刘邦在笑。

刘秀委婉地摇了下头。

而朱元璋对一切都不置可否,漫不经心伸手按在了桌案之上。

于是刘彻咋舌:

“皇帝自古是孤家寡人。”

【始皇二十四年,在经历了快速发展安定的黄金五年后,帝国又在边地取得了“略取河南地”、“陆梁地”以及逐戎设郡县的辉煌战绩。

借此良机,始皇帝置酒咸阳宫,令博士七十人上前为寿。其中以仆射周青臣的歌颂最为动听:

——“他时秦地不过千里,赖陛下神灵明圣,平定海内,放逐蛮夷,日月所照,莫不宾服。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

而就在这样一片歌舞升平,欣欣向荣,足以

让嬴政都龙心大悦的氛围中,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一言以蔽之,淳于越要求恢复分封制。

此言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快就遭到了郡县制第一支持者,始皇专用高级喷子李斯的驳斥。很快,朝廷便推行了焚书政策。翌年又因卢生之谤迁怒咸阳诸生,复起坑儒之事。继而再有扶苏有不同之语,始皇闻之大怒,命其赴上郡监军,最起码在明面上远离了政治中心的事件。】

嬴政的眉头皱得更紧:不对劲。

扶苏和他政见有所出入又不是一天两天了,嬴政怎么会只因为所谓“不同之语”就把他放逐出去?

虽然去上郡监军这个结局听起来并没有特别落魄,毕竟那里有蒙恬,有几十万大军,扶苏作为一个公子得以参与进军权的掌握之中,放在不少人眼中还算得上重用。

但是嬴政作为亲手结束了春秋战国的人物怎么可能不清楚一件事:

太子从不居外将兵,因为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太子向来应该靠近君王,甚至哪怕君王在外亲征,太子也当是那个居京留守坐镇之人,方便万一有意外发生,他可以临危继位。

所以,如有此事,必起废立之心。

【我们在此且先不论焚书坑儒一事之中的水分,到底焚的什么书,坑的哪些儒,背后到底有没有反秦势力的添油加醋煽风点火,只从这件事导致的历史影响来看。

可以说,秦王朝的命运,几乎就是在咸阳宫事件之后,发生了一个不可预估的转折,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它几乎使得秦王朝战后体制转型的多年努力付诸东流。】

——?!

扶苏抿着唇,同样紧缩起的目光中带着犹疑不定的踌躇。

他从不怀疑嬴政的清醒,也确实明白多年来他父亲为了一统天下后安定天下所付出的心血。

正是因为这份清楚,他才会听到后世人那般惋惜的判断之时,感觉到莫大的震触。

“怎么就,一瞬间……”

这样的疑问几乎是没经过思考便从他舌头上滚落下来的。可是气氛凝重的室内却一片死寂,没有人能够回答他这般的困惑。

只有后世人。

【这样的颠覆,当然不应该轻易归罪于一个小小的孤立的事件,它背后所反映出的,其实是在秦朝政治内部,一个相当重要的矛盾:

新兴军功地主集团,和始皇斯相二人之间的矛盾。

或者说,

——秦朝内部大部分高级文武外臣,和皇帝以及其最心腹最不可动摇的“近臣”之间的矛盾。】

【这个矛盾可能会颠覆大部分人对于秦朝君臣关系的认知,但只要问出一个问题,一切困惑都将迎刃而解:

分封制的对象有哪些?】

”,到头来依旧没能压得住反秦势力各个争相并起——如果真分封了异姓诸侯王,他真的能赌他们一辈子的忠心不变吗?】

刘邦:?

等等,怎么在他们老秦家那堆事情里面,你还要掺杂他们老刘家的出场啊?

勿cue,谢谢。

【这就是嬴政在扶苏面前始终犹豫不决的最大原因:

扶苏和蒙氏一族的关系太好了,好到赵高在劝李斯一起参与矫诏的时候,都能够笃定下一任丞相之位必然非蒙恬莫属,从而说服李斯他未来必然会落到一个终不能持彻侯之印归乡?”的地步。

而扶苏所呈现在嬴政面前的,就是他并没有清楚认知到分封制、甚至郡国并行制,不论哪种制度,只要放开口子,让异姓诸侯王的诞生变成一种可能,就会对大秦天下带来的危害。

他若是恢复分封制怎么办?

他若是分封了同姓王族,然后在秦国历代国君都曾干出过分土以重赏群臣的传统和他对于蒙氏的情感影响下,真的册封了异姓诸侯王怎么办?

册封了蒙氏,那么王氏甘心被忽视吗?

在他的带领下蒙氏和王氏可能并没有什么异心,但若是再他之后呢?

再然后呢?

战国已经结束了,那些个封君裂土的传统,必然得随着过往一起被碾碎在历史的车轮下。帝国新的继承人,必须要拥有帝国的视野,大一统的气度。

扶苏其他的一切都很优秀,没有辜负他父亲的期望。

唯独在这一件事上,让嬴政心绪难平。】

始皇帝终于,将自己内心那口自从知道扶苏自杀之时就深藏许久的郁气舒了出来。

——他没错。

他这么对自己说。

他所坚持的标准,他所坚持的政策,都是在时代骤变的浪潮中,在惊涛骇浪的冲刷之下,最终得到了时间淘洗检验出的闪光。所以他对于扶苏的犹豫确有其理。

——他也有错。

还没有真正年岁即将抵达自己人生的终点,还没能因为积年的操劳,难以释怀的重压,在无数纷乱之中深感人生短暂,深受病痛折磨,以至于身体和心理上都承受了太多,从而性情愈发暴躁沉郁的嬴政,终于意识到了自己有一件从来没有教过扶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