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发股

锄清 酒中狐 2366 字 9个月前

还不说要扣除了赋税、种子、人力、土肥、以及对农民威胁最大的旱涝灾情。

一个劳动力,纵然整天都在田地里劳作,顶多能够耕种二十亩土地,一年的毛收入才十几两银子。

若是真正落到口袋里的——扣除口粮、地租、种子之后,九成九的农民,一年一两银子的纯收入都没有!

田地多贱啊!

北方旱地,一亩地两千枚铜板,就能大量收购。

但是,民间的百姓,却都以租赁地主土地为生。

老百姓为什么买不起田地?

难道真的是地主都是周扒皮?

别开玩笑了,人家是被冤枉的,半夜鸡能叫,人却看不到,去田地里干嘛?锄庄稼苗吗?……

就是因为小农缺乏对抗天灾的能力!

真正种地的老农,都知道一句顺口溜:“龙年不收花,蛇年光塌塌。待到马羊年,棉花垛上眠。”

这还只是针对种植棉花,一个生肖轮回中,基本上就是“三年灾害,三年平庸,三年一般,三年丰收。”

若是会节俭着过日子的,丰收年景吃得差点,遇到了灾年还能挺过去,若是遇上一个不会过日子的,不积攒余钱,一旦遭遇了灾害,可就只剩下卖田卖地、卖儿卖女一途了!

(扯一个题外话,后世存款的主力军,却是八零后之前的老人,新生代基本上都是赚一个花一个,蛋蛋后更是超前消费,在打工盛行的后世,一场疫情,让往日太多光鲜亮丽之人都漏了底色,这还是挣钱容易的后世,在封建时代,百姓抵抗风险的能力之弱,就可以想象了!)

八零后大概都有记忆,在打工盛行之后,机械化开始之前,河南这个种地大省,遍地都是触目惊心的抛荒!

原因就在这里,单纯人力、驮马化种地,根本就对抗不了灾害,若是遇上官府稍微横阵暴敛一点,破产的农民遍及天下。

土地贵吗?

两千枚铜板一亩旱地的买卖记录,唐后土地私有的历朝历代,官府记录上比比皆是!

地价高吗?

真心不高。

为什么老百姓买不起?

因为依靠种地,他们根本就存不到钱!

历史的惯性厉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