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路大军灭亡刺痛了宋江,他知道这个时候不能犹豫,否则将重蹈袁绍覆辙。
袁绍没有趁曹操攻打徐州之际出兵,犯了战略性错误,虽然刘备只坚持一个月就被打趴下。
宋江通过闵行之战已经认清现实,将段青松视为眼中钉肉中刺,需要尽早拔除。
征召令下达,吴用奔波于五县亲自参与,命各县主官三天之内完成征召名额。
武镇领主府。
周亚夫正在劝说段青松:“宋江打算征召青壮围攻武镇,这对主公来说却是天赐良机。
现在梁山西路大军已经覆没,罗成将军无人能敌,德操先生有大才,潘凤将军勇猛,将帅、谋略皆在您这里。
况且宋江胁迫百姓攻城,德行有亏,而主公以至心待人,百姓愿意为您而战。
主公不忍发动战争,半年多来推行善政,百姓丰衣足食,粮库堆积如山,不惧宋江围困。
既然将帅、谋略、人心、储备皆对主公有利,败宋江不难。”
周亚夫担心段青松犹豫不决,出言鼓励着。
量力而行不适合大争之世,有时候“自不量力”反而能起到奇效。
宋江现在压上一切攻打武镇,自己也要抱着必死决心给予应对,这才对等。
“将军可有良策?”
段青松喝了一顿鸡汤,打算问点实际的。
“良策不敢当,不过却有一些想法。”
整理完思路,周亚夫接着说:“宋江后方已无多少兵力可用,打算征召青壮填补,为今之计只需在征召前将关胜大军击溃即可。”
“如果关胜只打算围困武镇呢?此人有大才,麾下有两万骑兵,可不好对付!”段青松回道。
周亚夫对此早有腹稿,耐心解释道:“主公可一方面坚守城池,另一方面派出军队出城决战,赶在宋江征召完成之前削弱对方实力,若能全歼此军则大事抵定。”
段青松听闻心里有数,当前局势没有多少取巧空间。
宋江仗着人多势众征召十万青壮,打算利用大势压垮武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