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古人的金融思维

可当了解完情况后,也明白这样下去肯定是不行的,这已经严重通货膨胀了,而且起码有几百万两银子流失了,被江南的那些地主老财买埋进了银窖里。

因为收入和支出根本就不成正比,不但十多万赵家军要发军饷,十多万匠户也要吃饭,再加上还要以工代赈救济百姓,去年截止到现在,全部折成银子开销高达两千多万,其中有一千万两银子都用来从江南采购各种物品了。

今年以来,完全就是在靠着和银行贷款,以及发售大量的纸钞在维持,总计发售出去了一千万两银子面额的纸钞,可以说现在的山西铜钱已经绝迹了,流通的全部都是纸钞。

而所有吃赵家军饭的人,俸禄都是发的纸钞,好在银行越来越坚挺,已经吸纳了近三百万两银子存款,尤其是他成了皇亲国戚后,存钱的人就更多,这才没有崩溃掉。

赵锐背后也是出了一阵冷汗呀,让这帮不懂金融的古代娘们儿管理这么先进的银行,迟早得将他吓死不可。

这特么的要是一旦发生挤兑,那是绝对要塌天的,因为银行才区区三四百万两银子在各地分行流通,而且还全是储户的,银行的本金一分都没有了。

想到这里,深吸一口气,缓缓道:“也就是说,理论上我们现在还欠了华夏银行整整一千三百万两银子咯?”

“二爷是三百万两,不是一千三百两万了,每月的利息我们都是按时还的。”

小兰吓了一跳,赶紧纠正道,其他人也都是点头,还以为赵锐被弄糊涂了。

见去年他走时刚成为银行副掌柜的李雅,都是如小鸡啄米一般直点头,赵锐是哭笑不得,只得给他们解释道:“那一千万两银子面额的纸钞,你们是不是直接就那样发俸禄,付工钱了?没有给银行一两银子?”

“是的二爷,这有什么不对吗?你不是说过咱们和银行是分开的,我们印的宝钞,用出去干嘛要给银行银子?”

“是呀大帅,铸币印钞局可不归银行管,印多少宝钞是我们自己的事,怎么花也是我们自己的事,关银行何事?”

无论是左侧的男管事,还是右侧的女管事们,都是频频点头,连王银都是不解的望着赵锐。

“照你们这么说,想印多少宝钞就印多少宝钞咯?那干脆印几万张一万两的大额宝钞,这样咱们岂不是今后再也不缺银子了?”

“大帅,这肯定使不得,面额大了用不出去,而且百姓和商人们恐怕也不会要呀!”

“是啊,一万两银子的宝钞听着就怪吓人,这要是不小心烧了或者弄丢了,那还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