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坐而论道,幽林小筑(为书友2017……344加更!)

诸天一道 小白红了 7750 字 9个月前

话音一落。

只见北冥子和叶千秋的身形同时消失在了观妙台之中。

天人二宗的弟子看着空空如也的观妙台,皆是你看我,我看你,一头雾水。

不知道怎么好好的论道,怎么说到一半,北冥子和叶千秋就突然都走了。

此时,赤松子看着空空如也的观妙台,朝着那边的长生子拱拱手,道:“长生子师兄,天人之约已成,五年后,再来请教。”

长生子亦是抬手,朝着赤松子道:“师弟,请。”

说罢,二人带着各自的弟子门人,各回各峰。

……

山间,河水还在簌簌而流,有云气笼罩在这山峰之间,仿若仙境。

鸟语花香之间,竹林深处,便是天宗北冥子隐居之地,幽林小筑。

阳光穿过竹林,洒在了这幽林小筑的外面。

叶千秋和北冥子在一间亭下相对而坐。

北冥子正在给叶千秋泡茶。

只见北冥子一边倒着热水,一边笑道:“道友请用茶。”

叶千秋端起那茶杯来,抿了一口,只觉一股淡淡的清香扑面而来。

北冥子道:“如何?”

叶千秋点头道:“不错,这茶水确实有独到之处。”

“水应该便是这山间的清泉,而这茶应该是昨日方才新采的吧。”

北冥子笑着说道:“叶道友还真是茶道高手,说的一点错都没有啊。”

叶千秋笑了笑,道:“道友无须恭维于我。”

北冥子道:“不知道友从何而来?”

叶千秋轻轻吐出两个字来。

“鬼谷。”

“鬼谷?”

北冥子嘀咕一句。

“叶道友是鬼谷中人?”

北冥子看着叶千秋,有些疑惑。

叶千秋摇头道:“当然不是,实不相瞒,我此上太乙山,其实是为了加入道家。”

北冥子道:“哦?那道友是想入天宗还是人宗?”

叶千秋摇了摇头,道:“我要入的是道家,并非是道家天人二宗。”

北冥子闻言,不禁挑眉道:“道友想做什么?”

叶千秋道:“道友难道不觉得道家分天人二宗,甚为不妥吗?”

北冥子饮了一口茶,道:“有何不妥?”

叶千秋道:“天人二宗因义理之争而分。”

“然则,道无高下,人有高下。”

“天下修道者本为一家。”

“天人二宗本是道家正朔。”

“但现在却是因为一些无谓的义理分成了两股。”

“现在,有北冥子道友这样开明之人尚在,天人二宗尚且能和平相处,不至于有太大的纷争。”

“但如果将来北冥子道友不在了呢?”

“天人之争,会不会愈演愈烈!由无谓的义理之争,演变为厮杀高低之争。”

“最终逐渐偏离了道家天人二宗祖师当初约定在观妙台五年一比争夺雪霁的初心。”

叶千秋的话音落下,北冥子的瞳孔一缩。

他看向叶千秋,半晌之后,方才说道:“叶道友所言,确实有些道理。”

“只是,天人二宗已经分开了近三百年,三百年间,天人二宗之间谁也不能说服对方,又如何能合二为一呢?”

叶千秋笑了笑,手指上沾了一点水,在桌上画了一个阴阳图。

“道友觉得这阴阳两面,是否可以合二为一?”

北冥子道:“若无更加强大的力量从中调和,阴阳也无法合一。”

叶千秋道:“从前没有这样的力量。”

“但是,现在,我来了。”

北冥子一听,看着叶千秋久久无言。

过了许久,北冥子又给叶千秋添满了茶水,淡淡说道:“叶道友的想法是好的。”

“可是,这世上的事情,终归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叶道友想要天人二宗合二为一,难呐。”

“而且,我很想知道,为何道友要想着将天人二宗合二为一呢?”

“道友到底有何图谋呢?”

叶千秋闻言,笑道:“北冥子道友如何看待当今的天下?”

北冥子抚须道:“天下必将归于一,这是大势所趋。”

叶千秋道:“天下若归于一,道家天人二宗又如何自处?”

北冥子闻言,微微蹙眉,道:“叶道友此话何意?”

叶千秋道:“北冥子道友以为,天下将由七国之中的哪一国并归于一。”

北冥子道:“当今群雄之中,以秦国实力最为雄厚,秦国是七国之中最有可能一统天下的。”

“只是,秦王年少,秦国之大权皆在赵太后和文信侯吕不韦的手中。”

“文信侯吕不韦虽然有平天下之志,然,绝非平天下之人,秦国想要东出吞并六国,定然还需要一位有雄心魄力的雄主,方才能完成这天下一统之大业。”

叶千秋点头道:“既然北冥子道友也能看出天下将归于秦,那北冥子道友认为,太乙山地处秦都附近,将来若是天下一统。”

“一个有雄心,有魄力的雄主是否会放任不管道家天人二宗这样一股强横的力量?”

北冥子摇头道:“自然不会。”

叶千秋道:“当今之世,诸子百家,能够各自存活,只因为天下并未归于一统。”

“若是天下归于一,天子是绝对不会坐视诸子百家这样一股强大的力量在江湖之中存在。”

“到时候,诸子百家定然要做出选择。”

“是选择归附新的天子?”

“还是选择悖逆?”

“彼时,道家天人二宗又该何去何从?”

“天人二宗的理念之争会不会因为这样的选择而愈演愈烈,最终演变成为天人二宗弟子的同门相残?”

“天下尚且能在分裂之后,重归于一,道家为何不能在分裂之后再归于一呢?”

说到这里,叶千秋便不开口了。

其实,在上太乙山之前,叶千秋还想着,要不要插手天人二宗之事,但到了太乙山,恰巧碰到了赤松子和长生子在观妙台比武。

看着天人二宗弟子混迹在一起,他便知道,眼下或许真是将天人二宗重归为一的最好机会。

因为,这时的天人二宗,虽然因为对道的理解不同,而分家了,但双方似乎并没有多少仇恨与厮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