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的时候,许婶正要准备给两个孩子喂米汤,一进屋就闻到清新浓郁的白玉米的香味。
两个孩子已经喝过几次白玉米熬的米汤,一闻到味,便兴奋的哇哇丫丫的说这火星语。这倒是难为了许婶,两个孩子,她才一双手,也不知道先喂谁。喂了一个,一个就
不高兴急得哇哇叫,慢点还要哭。
顾景棠带着小修谨进来的时候,看到的就是这样的场景。
便对着有些急的许婶道:“给我一碗,我来喂弟弟。”
许婶忙松了口气,把手上抬着的一碗递给顾景棠,道“这米好,熬出来的米汤闻着香的很,两个哥儿被馋的慌。现在我喂的时候,都是一人喂一勺,要是多喂了那个,另一个就要哭,可见两个哥儿都聪明的很。”
听了许婶的话,顾景棠也笑了,两个小精怪呀。
想到这个点,问了许婶才知道她还没有吃早饭。便说了半天,才让她去吃饭,两个孩子,顾景棠带着小修谨喂。
顾景棠和小修谨也喂过他们几次了,也练出了样子。两个人喂着,两个孩子比赛一样吃着。
知道碗里的米汤没有了,两个孩子还是长着嘴等着,见他们半天不喂了,便叽里咕噜的叫起来。顾景棠无奈,把碗拿起来翻过来,示意没有了,这孩子看了一会,明白了,嘴巴一闭,闭上眼睛便开始睡觉,也不理顾景棠了。
没办法顾景棠喂的是虽然是哥哥,但是又精怪又懒。边上的弟弟虽然也知道了没米汤了。但是他还是兴奋的和小修谨咿呀呀的玩耍。被小修谨做出的怪样子逗得哈哈大笑。
陪他们玩了会儿,许婶来了,顾景棠便带着小修谨去房间,等着其他三个孩子来。
他收的三个学生还是每天都来上课的。顾景棠也没有因为天冷就让他们在家休息了。学习最忌讳的不是学者笨,而是无法坚持,一曝十寒。不然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呀。
不过孩子们来学习,顾景棠,便把学习的地方挪到了炕上,没有讲究规矩。带着他们围坐在炕上,一边讲解新的篇章,现在他们已经学到了《百家姓》,把里面姓氏的来由,背后的故事讲解给他们听,大周朝也有百家姓,里面的故事与原来的种花家有所不同,其中也蕴含着大周朝姓氏文化的传承、文字的认识。意义与种花家的却是一样的。
还好顾景棠有原主的记忆,讲解起来也不算困难,顾景棠讲的时候,还会引申同他们讲这些姓中的一些名人事迹,通过此让他们学一些好的精神和品质,而且也可以帮助
他们树立完整的事务观和培养自律的动机。待见解完。又针对文中的一些点对他们提问,询问他们的见解。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
看着几个孩子对他询问问题,坦然自信的说着自己的观点,每个人都选择不同的切入点来阐述自己的看法。听着他们还有些稚嫩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