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里屋外充满了快活的气氛,张秀红揭开锅盖,那个热气腾腾的肉香让他们全家迷醉了。
连对门都老太太都隔着门喊了。
“红子啊,你们家烧什么好吃的?这个香味哟。”
刘小麦拽拽她妈的袖子:“我们送一碗给奶吃去罢。”
张秀红:“?”
她转头笑起来,“二柱,你猜我刚才听见什么了,我听见小麦让我送汤给你妈喝。”
刘二柱缩着身子点了点头:“我也听见了,红子。”
张秀红:“??”
她一低头,刘小豆和刘小虎点头如小鸡啄米:“妈,我们都听见大姐说了。”
张秀红:“???”
她放下勺子,摸了摸刘小麦的额头:“小麦,你是不是烧了啊。”
“没有。”刘小麦拿下她的手,“妈,我们这个年又不回松梗大队过了,那些乡亲们肯定特别关心我们,想知道我们过得好不好。我们要是给奶喝了猪脚汤,奶不得回去帮我们吹吗。”
“……小麦说的有道理啊。”张秀红动摇了。
以小刘家现在的家庭条件,其实犯不着贪这个猪爪子,张秀红就是看到了之后,贪小便宜的天性让她去要。
也不至于说舍不得给刘老太这碗猪脚汤。
刘二柱也说:“在理,小麦不愧是读书孩子,想的远。”
张秀红就真的给刘老太打了一碗纯·猪脚汤。
“算了,再放快骨头吧。”张秀红自言自语,挑了块没什么肉的搁进去,“你奶吃高兴了,吹我们肯定更带劲。”
再怎么分家,刘二柱也是刘老太的儿子。刘老太吹他们就等于吹自己,她向来能屈能伸,肯定把小刘家吹遍十里八乡。
刘二柱骑自行车,带着刘小麦给刘老太送汤。
刘老太在鞋厂刘三柱的宿舍囫囵了一夜,娘儿俩个正准备返乡过年。
就在鞋厂门口和小麦父女喜相逢了。
刘老太接过饭盒还难以置信:“这、这给我的?”
“是啊,奶,这个猪脚是四叔买的,用的你以前给他的钱,我妈抢过来炖了,必须给你尝尝呀。”刘小麦道。
“抢来好抢来好……给他吃,屁用都没有!”
刘老太捧着饭盒,不晓得用什么姿势的样子,整个人都有点紧张、有点不知所措。
最后她把头上绿油油的三角巾解下来了,把饭盒一层又一层地裹住,再紧紧地捧住。
“小麦,你是个好孩子……你给老刘家长脸啦。”
刘二柱忍不住道:“妈,你晓得的太迟了。”
“你闭嘴!”刘老太虎着脸瞪他,“二柱啊二柱,你也是个有福气的,养了个争气的大姑娘,你要对她好,别嫌她是个丫头片子,丫头片子也有值钱的。”
刘二柱:“?”
他有一种诡异的荒谬感,这种话妈也说得出来哦,还是跟他说的?
转念一想也正常,从老三家那个福宝回松梗,重男轻女的妈就变了,妈对福宝那么好呢。
“奶,你放心吧。”刘小麦脆生生道,“我爸我妈对我好着呢,我过得还是很不错的。”
“妈,走吧,你不是要回去看福宝的吗?”刘三柱捏了捏自行车铃铛,觉得这个场景变扭的紧。
“哦哦。”刘老太坐到了车座后面,朔风吹动她花白头发,“小麦,你好好念书,考上大学,带奶去大城市享福啊。”
“……好好好。”刘小麦乐了。
不愧是她奶,煽情不过三秒,厉害的。
“奶啊,那你要好好养身子啊,别折腾了,你的战斗力跟去年比起来已经差很多了,你发现了吗?”刘小麦关心道,“你要好好修身养性了,这样才能长命百岁,以后享大福。”
“我那是给你们面子,没使出真功夫!”刘三柱的自行车都行驶起来了,刘老太恨不得从后座上跳下来证明自己的本事。
“妈,行了行了,你跟个孩子计较什么?”刘三柱生怕自行车被刘老太掀翻,这可是他跟工友借的啊。
刘老太沉默了一会儿,对着刘小麦的方向扯着嗓子喊起来。
“小麦你好好念书,考大学,奶回家养鸡,给你攒鸡蛋!”
刘三柱的自行车歪了一下。
那头的刘小麦没听清,问刘二柱:“爸,我奶说什么呢。”
“风太大听不清。”刘二柱凭经验猜,“应当又是骂人。”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oss的小罗罗投喂手榴弹
——
码字有倦怠期,看文也有倦怠期,弃文不必通知我,感谢大家支持了
另外小麦一家本来就是极品的设定,虽然我写的是反锦鲤文,但是没有帮锦鲤文中的配角洗白、认为他们冰清玉洁的意思。
他们一家都有小毛病,而且直到完结也不会成为十全十美的高尚人,但随着眼界不同,他们的行为肯定是会向良好的一面变化,比如如今的张秀红同志不可能再因为几粒米和刘老太干架,这些都是潜移默化的过程。
再次感谢大家的支持了(鞠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