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那块小的可怜的基本盘,在未来的四五年里,完全没有扩大的空间,反而更有可能会日渐缩小。
因为随着西北、东北和南洋的开发日渐加深加大,劳动力的空缺只会变得越发巨大,‘奴隶’两字的利益和市场也会变得日渐巨大,保不准就有他现下的支持者摇身一变成为了反对派。
赵构难道还要因此而对满朝文武下手,或是留下制衡手段吗?
继承人的年龄太小,赵构留下的制衡手段只会为皇位的传承和皇权的稳固设立,绝不会把宝贵的资源浪费在这点上的。
甚至不客气的说,为了保持自己意志的延续,为了保证继承人的地位,他都还要不经意的去拉拢手底下的一些大臣呢。
如情况下,赵构觉得自己如果还坚持己见,那就是个棒槌了。他打心眼里就不觉得为此掀起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战是个聪明的选择!
说白了就是面对困难退缩了。觉得自己赢面不大,还要耗费太多太多的精力……
……
事情非常轻松的完成了过渡。
一场盛大的‘瓜分派对’也在朝野上下开启。
就如赵构所想的一样,一旦把那么多人定性为奴隶,那必然是要分出一部分惠及天下的。
而且这分出的‘一部分’并非单指交州的那些土著,更泛指整个‘奴隶贸易’中的一部分权柄。
在中原,普天之下的有钱人谁个不缺奴隶?
中原的人工实在太贵了。特别是荆湖与燕云、西北、东北的大开发,大大缓解了中原的人口紧张。
大批的土地赤贫家庭被陆陆续续的迁往荆湖或其他地方。
关西六路去西北,河北两路并着齐鲁两路去东北,中原和其他诸路则看荆湖,还有新开辟的吕宋与交州等地,以及各地被铲除的豪强劣绅们遗留归入公家的官田……虽然人口的大迁移是一个很缓慢的过程,但金风未动蝉先觉,无数个地主、豪强们就已经感受到了冷酷寒冬的到来。
在众多底层草民都有了第二条生路的情况下,你要再敢把条件定的苛刻无比,你都可能找不到足够多的佃户来耕耘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