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坦和扎那两人联手,能够集中运用的也不过是十余万骑兵,想要打垮分守三城的东路人马,只怕也
是费些功夫的。只要宋宏博拖住他们,那自己就有绝对的信心,在快速的扫荡京西两路之后,东进驰援。进而将凉军的主力大军,围歼于淮南东西两路。
根据最新的军报,扎那果然是已经集中起兵力,和宋宏博在滁州对峙了起来。阿拉坦见自己迟迟没有动静后,在北部的司马英,李文朗以及南宫藏三人退军之后,也确实开始派出兵力东进驰援两淮。
自己此时只需要在等待,等着驻守襄阳的阿拉坦向东之后,自己的机会就来临了。
......
江边的战事在东边急促,中路安静的让人不安的时候。远在临安的兵部已经在刚刚运转不过一月的内阁里和几位阁臣争论了数日。而赵崇此时依旧安然的呆在皇后身边。似乎对于这场事关四路故土收复与否的大事不甚关心。
兵部的新任尚书对于中路的朱雀卫迟迟不动的态度颇为气愤。更是在朝堂上怒斥其无视朝廷军令,不顾大局。就差点名弹劾主将冯哥藐视兵部的军令了。倒是刚刚调入内阁的原兵部尚书,对此颇不以为然。
多次和稀泥一般的劝说自己的继任者。言辞倒是也有理有据:兵部的军令中只是明确限定了渡江的兵力。为了使东,中,西三路更好的配合,军令上也并没有明确规定朱雀卫的渡江日期。
更是连选兵的权力也留给了冯哥。具体是带领左卫还是右卫渡江,都由主将临机决断。单单一句齐头并进,如今就作为朱雀卫不尊号令的理由实在有些牵强。
既然给前线的将军门留了临机的决断权力,就耐心的静待佳音,岂不是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