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二章凉雍议和(五)

汉宫秋 六痴道人 1116 字 9个月前

郑国安对于姚秀夫的态度十分的不满,但是碍于对方的身份,以及上下的尊卑,也只能是言辞上声音略微大一点,已示不满。一连串的发问,也显然是没有息事宁人的打算。

末尾更是拿出了两方交兵的危险,想给对方施加一点压力。

“笑话!跟那北凉蛮夷有什么道理好讲。遣使前来,也不是我大雍首先提出要议和的。眼前的局面,明眼人谁看不出来北凉比我们更需要和平。若是因为这样的意外,就想用动刀兵相威胁,那我大雍陈兵金陵至大江入海口的数万大军难道是摆设不成?

意外沉船就是大雍的说法,若是不信,那就让北凉自己去查,只要不过大江,大雍绝对没有任何意见。若是冲撞了水军的巡视战船,就请北凉蛮夷们自求多福吧。”

姚秀夫本是三朝元老。在朝中的威望,几乎无人可比。一时间言辞严厉了起来,堂下原本有心向着议和的文臣们都噤若寒蝉了。

文官们的吃瘪,让兵部里武人出身的戴鸿德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对于姚秀夫态度的突然转变,也是惊讶不已。上一次的大朝之上,商讨此事的时候,都还是一言不发,只是任由几部的文官们喷着口水的阵势,好像还在眼前。

甚至在私下里听说,为了迫使陛下退让一步,老丞相不惜以辞官告老为要挟。

“姚丞相,妄动刀兵的后果,受苦的无非是江东的百姓。安稳的日子才过了数年,难道老丞相就忍心看着百姓们再次遭受背井离乡之苦吗?”郑安国也毫不示弱的抬起头来,一双眼睛和姚秀夫怒目对视。

“郑尚书,何必为了区区一个凉人使团如此怀疑同僚?况且目前的局势,也正如老丞相所言,急需要和平的不是我们,草原内部今年的寒潮来的特别早,北凉留守在草原上的部族,几乎都没有备足过冬的草料

,所以南下抢掠就是唯一可以让部族维系下去的途径了。

但是如今草原的南方,已经不是大雍了,而是刚刚巩固了汗位的阿迪亚。而我大雍数万大军虎视江北,此时正是取两淮路的最好时机。北凉的王庭如何能不急于议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