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李文朗和南宫藏两人,一个满载而归,一个出兵五千占据了大散关,配合的默契无比的时候。扎那和阿拉坦分别率领三万凉骑自大都附近拔营,分两路南下了。
王庭分出了五万薛怯军,扎那自是不用说,又带上了部族中的五千绝对的心腹,凑够了三万,一路顺着当年那匹董家千里驹独身南下的大运河,南下而去。
马不停蹄的赶路,不过月余时间就到达了扬州。
然后又迅速的在地方的部族中抽调了三万部族骑兵,麾下六万人马分驻两路。主力分为两支,分别驻扎扬州和庐州。一面和隔江和驻扎在大江对岸的青龙,白虎,两卫以及控鹤一军,对峙起来。
一面还向西,呼应起了襄阳和江陵两府的驻军。十数万骑兵虎视江东。
阿拉坦更是急于报蜀中之仇,速度比之扎那还要更快几分。大都分兵后就一路不停疾驰。大军到达襄阳后就不再向前。眼见瞿塘关水急关险,不易攻取,就只谴了一员部将率两万当地纠集起来的部族骑兵顶到了江陵府,监控对岸驻守的朱雀卫。
自己则是亲率五万联军驻守襄阳之后,积极派遣探马朔汉水一路西进,不停的打探和试探驻扎在汉水上游的李文朗以及南宫藏部。对于大都要求防范的对岸
似乎倒被放置在了一边。
和两支大军南下的几乎同一时间,一个不算庞大的使团也跟随在扎那的大军里到达了大江对岸的扬州。距离大雍的心脏所在地临安已经不过是数百里的路程了。
此时的扬州城,相比于前番董先路过时要好上了几分。一系列的政令实施之后,中原地带的商旅算是重新活跃了起来。这也让地处运河上交通要道的扬州又有了几分往日的活力来。
留在中原归附了北凉的一些够不上权力中心的所谓高门大族,早早的嗅到了大汗有意议和的风声。尽管北凉增兵扬州的事实已经摆在了明面上,但也阻止不了这些嗅到了聚敛财富机会就像是闻到了血腥的鲨鱼一般家族们的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