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请恕老臣无礼,斗胆直言。老臣本为一介游方郎中,并无回天之术。殿下委以重任,万一所托失人……这……如何是好。”
李来亨知道这点问题,但依旧直说:
“孤不担心这件事。孤只要戴恩叔你站出来,你是郎中出身,孤让你统御大局,就是要示孤公心于关中。好告诉西北的大夫、郎中们,都到临潼来,都到孤这里来,大顺会给他们官位,给他们俸禄功名,千方百计之下,孤绝不会使瘟疫再次横行。”
天无绝人之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福祸往往是相生并立的存在。吉珪烧毁长安,虽然导致了关中百姓的流离失所,可是大火很可能也很大程度上杜绝了病毒的传播。
大火以后,虽然留下了上万具尸体。但李来亨估计这些人经过火场的高温吞噬,反而不会成为病毒的载体。
事情其实没有到达那么难以处理的地步。
唯一让李来亨感到特别遗憾的事情,只是他印象里那位在明末写出了《温疫论》一书的名医吴又可,原来并没有来过陕西,估计此时他还在江南老家行医治病。
不过很快随着罗戴恩出任总医官,又被李来亨独断地授予大顺体制内正二品的柱国荣衔,如此尊宠之下,加上重金赏赐,西北虽然动乱,但亦有相当数量的医生郎中奔赴临潼效命。
为此李来亨决定在临潼暂开医科科举,只要稍稍经过简单的测试以后,就授予这些医生郎中大顺秀才的功名。
开设医科科举的事情,本来应该是惊天破石的大事。
但因为此时关中震荡动乱,长安被大火焚毁的余波尚未散去,陕北清军的威胁又近在眼前,与这些可怕的问题相比,医科科技一事,反而完全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即便是那些临潼城内对着李来亨膝行仰视的绅民们,对此也没有加以注意和反对。
医科科举一事,居然在无声中成为定制。
医科科举由罗戴恩负责,他的医学才干再微薄,负责一些简单的考试,总归是不成问题的。虽然宋朝以后,儒医一体,有名的大夫亦往往是有功名在身的儒士,但是像罗戴恩这样生活困苦的游方郎中,在陕西还是占据医生中的大多数。
李来亨召集大批郎中以后,在临潼亲自为他们做简单培训以后,便指派“医科秀才”们先在临潼城外设置检控点和隔离区,接着又派罗戴恩前往蓝田和潼关,同样设置检控点和隔离区,只要通过这两道防线的难民,才能前往安全的河南、湖广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