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军用营田、民兵、司法推官等新体制治理三楚,随营学堂、乡官学堂也都在加速培养着可堪一用的基层乡官官吏。
楚闯的乡政,当然有可为一大观的地方。
除了这些乡官以外,谢明弦负责的节府试,也选拔了数量不少的一批落魄士人。这些人除了一部分被顾君恩吸纳入参军司,随军北上,参与了艰苦卓绝的博野守城战以外,还有相当数量的一部分留在了湖北,同陈可新学习政务。
此时陈可新已经完全接过了过去由白旺担任的都营田使工作,营庄制改革正在更为广阔的范围中如火如荼地展开。
在这样的新形势下,楚闯除了需要自己培养出来的、成熟可靠的基层乡官以外,也需要相当数量的中层官吏。
由节府试选拔出来的前明中下层文人,在经过了一段时间中基层政务的磨练以后,就与他们的前辈陈可新相同,或者在营田系统中担任要职,或者慢慢走上了各地知县、州牧的位置。
这些官吏未必就是闯军死忠的同路人,可是在时局稳定的情况下,在闯军新体制巩固的情况下,他们都很难再做出什么不利于闯军政权的举动来,甚至是想贪墨要钱,也既无胆量,也无机会。
何况闯军尚处在严酷的征战时期,自上而下都推行右武政策。为了征调援兵北上,楚地已经半成军营,从郭君镇往下,各级武将分出各府各州各县,握有大量实权。
在一些毗邻明朝管辖地区的州县内,不乏还有武将使用军法管制文官。间或便有武将把犯法文官锁拿至府城的消息传来。
但闯军治理三楚,对于本地士绅学子和文人,也并不一概完全进行打压。随着楚闯政权在湖北的日益巩固,荆襄节度使陈荩首先在襄阳前往文庙祭祀了孔子,此后又陆续推出了一些赈济寒生的新政策。
这一段时间来,湖北气候也出现了好转,虽有水涝却无大旱。水涝又在白旺等人的努力治理之下,没有扩散成较大的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