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野城的攻防战,已经到了最后的白热化时刻。
何洛会接手清军的指挥权以后,清军的攻城战法显得更为从容有序。虽然因为闯军的激烈抵抗,特别是李世威指挥的重炮部队屡屡发威,致使清军依旧付出了巨大的伤亡。
但是何洛会指挥下的清军,取得的战果,比较博和托、阿山两人,来得就要大太多了。
八旗兵不仅在城墙上已经稳稳占住了好几处垛口作为桥头堡,而且博野城的城墙,还被火炮打破了数处。
虽然顾君恩紧急组织民夫倾倒冰水,利用严寒的天气,结水为冰,用冰墙修补城墙的破损缺口。可是清军同样加紧猛攻,还是成功破开数处防线,结果闯军不得不扩大防御范围,从墙头上抽调下来不少士兵,调到缺口处和八旗兵进行惨烈的反复争夺。
两军厮杀到这个节骨眼上,不仅仅是所有人都杀红了眼的地步。而是已经到了,谁退一步,谁就将全军覆没,不复生还的程度。
顾君恩的背后是博野城全城军民百姓的性命,可是何洛会的背后,难道就不是数千八旗子弟的性命?
无论这些满洲人入关以来,是如何的凶残暴虐,当他们回到盛京的时候,他们依旧是家中的顶梁柱,是女儿的父亲,是妻子的丈夫,他们同样承担着家庭、民族和国家的沉重使命感。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特别是清军中老一辈的军官们,特别是那些曾经在白山黑水的土寨中挣扎求存过的满洲人,对他们来说,战败更加是一种无法选择的路径。
满洲人,在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父子两代人的惨淡经营下,难道不是也付出了莫大的代价,才建立了自己的国家,才摆脱了在白山黑水的苦寒之地挣扎求生的命运吗?
何洛会紧紧盯住博野城城墙上最脆弱的一道缺口,闯军所有临时冻结起来的冰壁都已经被八旗兵清理干净,他终于松了一口气,向博和托说:
“辅国公,战机到了。”
博和托全身披挂布面甲,手里把长矛换成了更便于近距离搏杀的腰刀,对何洛会点了一下头,然后便立即夹马直冲向博野城下。
在博和托的身后,是清军最后一支预备队兵力。他们之中许多人,就和鳌拜在砀山之战时率领的那些精兵一样,也是清军中最为骁勇果决的巴牙喇甲兵。
战斗到了这个份上,何洛会也感到没有更多保留兵力的必要了。
打开那一道缺口吧!
八旗兵汹涌而上,博和托身先士卒,他虽然在用兵上不如何洛会,甚至显得有些鲁莽无谋,缺乏沉稳的定力,可是在沙场冲锋一道上,却远远超过了何洛会,是清军中一位有名的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