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实在惭愧至极。”哀叹着垂下头去。
坐在庄蹻身旁的庄鼠凑过来轻声问道:“大王确实在追悔前过么?”
庄蹻点点头。思忖有顷,再次拱手进言:“臣闻之:愚者多悔于往事,智者多谋于后事,大王勿要太执著于既往之过。臣下此次回郢陈,正是为了向大王商讨救国救民、富国强兵之长策,唯有如此,才能长期与秦军抗衡,才有希望收回故土,还祖先荣耀!”
“诚如大司马所言,欲收复疆土,必须有富国强兵之长策。”宋玉道,“靠一两场小战役并不能改变家国命运。”
“非庄蹻,寡人不知得罪其臣民之深也。”顷襄王缓缓抬起头来,“富国强兵,寡人何尝不想,只是尚未想出最佳策略哪。”
庄蹻指了指在座的几位同僚:“今夜,几位忠贞之臣皆在此,大王能否将这内宫当做临时朝堂,商讨出一条长久国策来?”
顷襄王又将众人仔细端详了一遍,点头回道:“昔日,寡人不知诸位之贤,寡人之过也;今日寡人深知诸位皆是栋梁之才,这富国强兵之策必须仰仗诸位贤臣了!”
“大王英明也!”庄辛立即向顷襄王赞道,进而又转向庄蹻伸手做请,“有道之主,必有智能之将。从大司马统领会稽郡
伊始,便未雨绸缪、居安思危,不然会稽郡百姓就不可能丰衣足食,会稽郡精锐也不可能以寡敌众,大挫匡章与白起。想必,这富国强兵之长策大司马早已成竹在胸,何不说出让大家听听?”
“然也然也,庄蹻麾下那支平原军,令齐军与秦军皆折戟广陵,早已名扬天下也!”谈到楚军的胜利,顷襄王的情绪又变得激动起来,并向庄蹻投去期盼的目光,“大司马之策,寡人乐意倾听。”
确如庄辛所料,从昭关至郢陈这一路行来庄蹻都在思考,郢都沦陷、宗庙遭毁后,楚人的精神受到了致命打击。在秦军摧枯拉朽的攻势下,楚国已丧失半壁江山,且都是盛产鱼米、矿藏、木材的心腹之地。最为糟糕的是,在大难来临时顷襄王只带领王室贵胄逃亡郢都,这种自私的行径使楚国百姓寒了心,所谓“足寒伤身,民寒伤国”是也。人心散了,要凝聚起来谈何容易?寄托精神的社稷宗庙毁了,要恢复起来谈何容易?国家实力一落千丈,要再次变强谈何容易?…然而,从小就从困境中成长起来的庄蹻并不畏惧这重重危局,他一直坚信着天无绝人之路,一路行来时他已想到了一些对策,但富国强兵的关键还是要看一国之君坚韧不屈的决心以及整个朝廷君臣团结一致的决心。所以,当顷襄王表明乐意倾听他的策略时,他只是淡淡回道:“这得看大王有多大决心了。若只求偏安郢陈以自
保,西面,派军守住上蔡、邓,有滔滔汝水作为屏障;南面,派兵守住桐柏山及寿春,有浩浩淮水作为屏障;再往南,有臣下率兵驻守昭关与会稽郡,秦军也不敢轻易来犯。如此布局,大楚江山再存续十年八年当不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