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魂兮归来,返故居些

滇王传奇 马飞剑 2081 字 9个月前

楚怀王主政三十余年时间里,并非一直糊涂昏庸,一无是处。主政早期,大胆启用山野才俊屈原等人,兼听屈原的合纵之策,与齐国结盟,集结山东六国之兵讨伐秦国,虽然兵败函谷关,也开创了历史壮举;其次,为政简论,造宪令以变法强国,即使变法胎死腹中,也怀有统一天下的大志;其三,关键时刻背齐而和秦,与秦昭王签署了黄棘之盟,对秦国实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军事效果;其四,大胆启用出身卑贱的庄蹻,取得灭越之战的全面胜利,使得楚国疆域达到了诸侯之最。

楚怀王并非完全昏庸无能,他在位期间的政治成就,面对虎狼之秦的斗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使之不仅得到了楚人的同情与怀念,还得到尊重与景仰。在这一方面,怀王为楚人树立了一种典范,甚至在百年后对楚人的反秦斗争还起着相当的鼓舞作用,以致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豪言壮语,响彻千年!

楚怀王最终走向人生末路,与他的两个儿子息息相关。

其一,楚怀王生命末期一次似是而非的壮举,是被滞留秦国后拒绝先割地而后回国的要求。他的这一行为被世人怜之,认为他是爱国,其实不然。若爱国,他就不会不讲原则,置以太子为质的楚秦联盟这一重大国策而不顾,执拗保护杀了白起胞弟而逃回楚国的太子横。事实上,他只是为了表现骄傲自大的性格,死不认错而已。他之所以一直骄傲自大不向秦昭王诚实认错割地,内心是有恃无恐的。在秦国,他认为有宣太后可以倚恃;在楚国,他认为自己的宫廷大臣与军队不会坐视不管。只不过,后来一系列的意外超出了他的预期。

本来,楚太子熊横作为背齐盟秦以求长期守信、长期结盟的人质,担负着秦楚两国永盟不离的政治责任,理当在秦国扮演“和平大使”的角色,但却在逛青楼时,不顾自身肩负的重大责任,不仅杀了白起的弟弟,而且私自逃回楚国。对太子横而言,他不过是干

了一件不大不小的荒唐事而已。即使如此,这件事也可大可小。对于楚怀王而言,简单而正确的做法应当是严厉斥责太子的错误,并派出使团将太子横绑缚至秦廷,一边厚抚逝者亲属,一边诚恳认错,把太子横主动交付秦廷让秦昭王依法惩处。照常理,太子横是属于意外杀人,考察秦楚两国结盟关系,秦王当不至于让太子横抵命。但楚怀王不仅没有如此做,反而采取了使问题扩大化的错误行为:不交人,不认错,不抚恤。此时的楚怀王已经变成一位无原则“护犊子”的老父亲,骄横地站在太子一边,没给秦昭王和白起任何可下的台阶,于是两国关系亲密的局面骤然变异失控,招惹白起率二十万大军来讨伐复仇。楚怀王惊恐,只好使太子为质于齐以求救兵。

其二,武关会盟前夕,面对秦昭王的邀请,忠臣庄蹻、宋玉、景差等人力谏楚怀王勿去,而怀王庶子子兰力主怀王去,怀王听信了子兰的谏言,最终被骗入秦。楚怀王刚被困在咸阳,楚国朝廷中一派大臣便蠢蠢欲动,欲立子兰为王,庄蹻坚决反对,认为立其庶

子,违犯了祖宗规制,于是庄蹻不得已将太子从齐国接回来继位,子兰也当上了楚国令尹。

然而,新君熊横与令尹子兰上任后的第一封国书,便是发给秦昭王,通知秦人楚国立了新君。言外之意,楚怀王已经废了,秦国只能“抱空质而行不义于天下”耳。

反观从楚怀王慷慨赴武关会盟,到受困于咸阳,到出逃赵、魏又被擒回秦这段时间,楚怀王的两个儿子及朝中老臣们没有采取任何营救错失。不仅怀王宠爱并令其在朝堂参与决策的子兰没有采取实质性营救活动,而且被怀王一直宠溺回护的太子横在即位为新王后,也仅仅向秦国发了一份“赖社稷有灵,国有王矣”的国书。毫无疑问,顷襄王熊横与令尹子兰在实现权力分配后公然抛弃了生父,楚怀王面临的只有父亲与两个亲子之间的生死争斗,最后争到一具含恨而死的躯体以及一口素棺。

屈原与庄蹻扶着楚怀王的灵柩过武关后,沿汉水一路南下,进入楚国境内,楚地百姓奔走相告,成群结

队赶到官道两旁来跪拜相送,仿佛家中死了亲人一般悲伤。因为在黎民百姓看来,楚怀王在虎狼之秦面前毫无畏惧,并与之进行了不屈不饶的斗争,为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楚怀王甘愿放弃王位,不惜成为阶下囚,乃至客死异国他乡,这种不畏强秦的斗争精神与维护楚国利益的爱国精神,对于一个帝王来说尤其难能可贵,所以怀王赢得了楚人的尊重与同情。

边关信使早已将楚怀王遇难的消息送到郢都。屈原与庄蹻扶着灵柩抵达郢都城外时,百姓们披麻戴孝出城相迎,将道路堵得水泄不通,马车在人群中缓缓行进着,男女老少争相拥到马车旁去扶一把灵柩,以寄托悲痛之情。

在靠近城门处的人群末端,郑袖穿戴丧服,领着新君、令尹子兰及其他重臣披麻戴孝列队相迎。这些额头上长着势利眼的老臣们并未显得有多悲伤,因为他们认同的并非某一位圣君民主,而是高坐在王位上的那个人,那个手握大权的人,无关昏庸或是圣明。离开了至高无上的王位,生死贤愚与臣子有何干系?当

马车载着素棺缓缓驶近城门时,唯有郑袖悲伤得瘫软在地,好歹她也是楚怀王的宠妃,或许她悲伤的并非失去夫君,而是失去尊宠之位。靳尚见状,忙靠过去搀扶住她。

权势之欲就像一把利刃,早已将骨肉之情剥离,顷襄王与令尹子兰眼神迷茫,无动于衷,似乎死去的不是自己的生父,而是一位政敌。一路行来,屈原怒视着这两位面无悲痛的王子,这两位导致楚怀王生死异乡的王子,情绪终于失控了,猛然扑到两人身前去抱住双腿撕扯,哭嚷着叱责道:“逆子啊,奸臣啊,你们亲手害死了大王,葬送了楚国前程,还有面目站在这大庭广众间惺惺作态,实在卑鄙无耻!…”百姓见状,涌到跟前为屈原助威,朝新君与子兰投掷乱石杂物,场面一度失控。

一番混乱,新君与子兰被乱石砸得鼻青脸肿,抱头鼠窜。城门前数十名执戟侍卫冒着乱石冲入人群,组成一个人体方阵,才将新君与子兰等一行人维护住,匆匆逃入城内。

随后,宋玉与景差迎上前来,搀扶起悲痛欲绝的屈原,三人扶着马车上的棺椁悲壮入城,往太一庙驶去。

百姓们涌到城门下久久不愿散去,都想着多送楚怀王一程。庄蹻跳上城门旁边一只石神兽身上,高声宣讲道:“诸位乡亲父老,大王生前厌听逆耳之言,喜听甘美之言,屡次为秦人所欺,最终陷入秦国天牢。然而,大王意志刚强,深爱着楚国,深爱着百姓,宁可身囚异国也绝不割让楚国半寸疆土,为了社稷臣民,不惜献出生命!大王虽然误国误得荒唐,但爱国爱得卓绝,其精神品格值得历代楚人尊重与怀念!”

百姓哭天抢地,怒指苍天:“大王死得冤枉哪!楚人将与秦人不共戴天…”

“天道无常,生死有命,诸位乡亲节哀吧!好在庄蹻与屈原先生已将大王灵柩运回故里,明日傍晚在太一庙举行完招魂仪式,大王便可入土为安了。”庄蹻泣泪拱手,“乡亲父老一片赤诚之心,大王在天之灵必已知晓,大王疼爱百姓,也不愿见到大家过度悲伤

,乡亲们,都散去吧…”

亲眼望着百姓们扶老携幼散去,庄蹻才转身入城,直奔太一庙布置灵堂。

招魂习俗,在巫风盛行的荆楚大地上历史悠久。楚人认为人死之后魂魄飘荡四方,会遇到各种妖魔鬼怪,魂魄也会受到这些妖魔鬼怪伤害,因而在将死者埋入泥土之前需要将其魂魄招回来附在尸体上,以求入土为安。

屈原决定在太一庙前举行招魂仪式,不仅想招回楚怀王之魂,也想招回楚国之国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