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逐出庙堂,载入青史

滇王传奇 马飞剑 1149 字 9个月前

庄蹻与宋玉从汉北率领七千余名骑兵返回郢都,到达郢都城郊那片古树参天的樟树林旁时已是暮色时分,冰雪笼罩着这片树林,庄蹻顿时想起昔日从会稽郡率精兵来郢都天牢中营救瓯越王姒蹄时,兵士们便是藏在这片树林中接应。于是,庄蹻勒住马脚,挥手召过来几名兵士嘱咐道:“兄弟们,军中有制,戍边将领回朝入城,随行兵士不得超过十人,为此,我只能率十名骑兵入城,其余人等全部隐入这片树林中扎营待命。待我入城后,设法为大家送来补给。”说罢,点出十名随行亲兵,其余兵士各自勒马奔入树林,片刻后,七千余名骑兵便隐没进参天丛林中。庄蹻与宋玉领着十名骑兵纵马往城门奔去。

入城之后,庄蹻并未直接上朝,也未去后宫拜见楚王,而是避开主街,往一条偏僻的街道走去。越走越僻静,越走越阴暗,宋玉疑惑道:“大司马,欲去何处啊?”

“去先生府上!”

“那座宅子,早已人去屋空了…”

“庄蹻一生,可以忘却家国,忘却天下,却不能忘记先生住过那座旧宅子…”庄蹻表明心意便不再言语,宋玉只得沉默地跟在他身后往屈府走去。

穿过几条僻静的街道,终于来到屈府所在的巷子。距离府门还有百余步远,庄蹻便翻身下马,步履沉重地在积雪中走着。身后的兵士也随着下了马,静默地跟在庄蹻身后。积雪足有六七寸深,且杳无人迹,洁白的积雪见证着这座落魄的旧宅子无人问津,甚至连虫鸟禽兽的足迹也没一个,也见证着这座旧宅子的主人精神高贵,冰清玉洁。

庄蹻的双脚每向前迈出一步,便会在洁白的积雪中踏出一个深坑,镶嵌在他内心深处的记忆之晷便往后倒拨一个刻度,将往日经历过的场景一幕幕重现出来。当他在积雪中踏出百余个深坑时,终于走到府门下,他悲痛地抬头仰望,昏暗的雪景中映出无限凄凉:昔日挂在门楣上的匾额已不复存在,成了一座无名空

宅;两扇府门虚掩着,连一把锈蚀的铜锁也没有,从门缝中可窥见院内同样覆满了积雪。庄蹻颤抖着手,轻轻推门而入,户枢突然发出嘎吱一声惨烈的巨响,在僻静的巷子里传得很远,似乎在为屋子的主人喊冤,惊飞了停在院内那株大树上的几只玄鸟。

空院内的积雪更加深厚,一脚踩下去,几乎覆没小腿。庄蹻在深深的积雪中矗立良久,缓缓将空院环伺一周,修长粗壮的冰柱垂挂在屋檐下,像一根根扎入大地的针,扎入人心的针。庄蹻的目光最后落在东厢房门上,内心开始滴血,好不容易才鼓起勇气,忐忑不安往东厢房走去。多年前,屈原领着庄蹻一家人来到郢都时,庄蹻的母亲和妹妹便是住在这间东厢房里。后来,庄蹻在会稽郡立稳了脚跟,便将母亲和妹妹接走,从此再没踏入过这间屋子。当庄蹻推开那道结着蜘蛛网的厢房门时,屋内一片阴暗,但他的双眼却突然变得明亮了,能清晰地看见年迈的老母亲坐在屋中,正冲着他微笑。庄蹻立即跪地而泣道:“娘,孩儿归来了…”若老母亲尚在人世,必然会走过来将他

扶起,可是,亲人已逝,庄蹻跪地哽咽半晌,也没听见老母亲的脚步声传来。当他抬头再看时,屋内重归于一片昏暗,原来一切皆是幻觉…庄蹻在落满灰尘的地面重重叩拜三次,才起身出门,轻轻拉上房门。

此时,宋玉孤身站在院中,双眼噙泪问道:“大司马啊,你可还安好?”

庄蹻点点头,拭着泪转身道:“重回故地,物是人非,实在令人悲恸!走吧,到先生书房去看看。”

宋玉领着庄蹻进入正堂,正堂内空空如也,宋玉感叹道:“先生为官清廉,一贫如洗,全部家当用一辆破车就拉走了…”两人转着身子匆匆浏览一遍,才挑起那道陈旧的帘子进入书房。书房内愈加凄凉,书架已搬空,只有一条空旷的书案摆在昏暗中,昔日屈原常常在这案台上奋笔疾书。庄蹻伸手轻抚着案台,沾染满手灰尘。宋玉指着案台叹息道:“在这条书案上,先生曾写过绚丽诗文,传诵天下;曾写过律法宪令,胎死腹中;当他写下最后一道万民折时,却遭罢黜流放了…”

“自古忠贤多失宠,奸佞之徒得升迁。”庄蹻叹息道,“但愿有朝一日,先生能从汉北归来,重新坐回这案台前读书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