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蹻回到城内,连夜召来护城领兵与其商议:“我已劝降越军主将,明日午时文昂便率军入城来降,你提前率三千精兵至城门外列阵相迎。”护城领兵既惊讶又疑惑:“将军,若越军趁入城之机突袭反攻,将得不偿失啊!”庄蹻镇定道:“文昂将军乃名流之后,义气英豪,既同意投诚便不会生变…只是,为防其他兵士趁机作乱,务必让兵士们上缴兵械后方可入城。”护城领兵仍心存疑惑:“若如此,文昂会心生嫌隙否?”庄蹻嘱咐道:“你只管坦诚相告,上缴兵械入城后再统一发放,文昂将军顾及大局,当会积极配合越军进城!”护城领兵受命而去。
次日午时,庄蹻亲率三千精兵列阵于城门外迎接,城内百姓也不约而同来到城门外夹道相迎。几遍号角响后,文昂率领五万越军抵达城门前,许多妇女涌入军中抱着自己的儿子与丈夫嚎啕大哭——“儿啊,幸亏楚越两军没开战,你总算平安归来啦!感谢苍天!
”“老头子啊,你总算活着归来了,家中老少总算有依靠了…”在这烽烟四起的时代,男人一旦上战场非死即伤,能平安归来者罕有,百姓不奢求大富大贵,只求平安无难。
文昂行在大军前,面带微笑,不时向两旁百姓挥手示意。身为一军之将,虽无能力保卫好瓯越王,丢失了会稽城,但他没与楚军在会稽城开战,没给城内百姓带来战火之灾,全城百姓都能理解他,都在感激他,加之庄蹻率领的楚军虽然攻占了会稽城,并未伤害城内百姓,反而因楚军在句章城开仓放粮之义举传入会稽城后,使城内百姓都认为庄蹻率领这支楚军是仁义之师,楚军并非要残暴地统治他们,而是将全城百姓从即将爆发的战火边缘救回来。文昂所率领这支源于旧越子民组成的驻城守军,能投诚于楚国的仁义之师,有何不妥?两军议和,故乡依旧是故乡,家庭依旧是家庭,不过是换一位更为仁德的领主而已,有何不妥?众人皆心知肚明,列于两旁的百姓也不停地向文昂挥手致谢,感谢他将自家亲人平安带回来。
庄蹻热情迎上前去,抓住文昂的双手激动道:“文昂将军瞧见了吧,楚越交好乃民心所向,天道所归,感谢将军为会稽百姓带来和平!”
“大是大非,大取大舍,天道不可见,乃于人心见之!”文昂感激道,“承蒙将军点化,从今往后,文昂便听从将军,求正义于天下,谋福祉于苍生。”
庄蹻由衷赞道:“文昂兄以德御才,退有进之义,亡有存之机,失有得之理,进退存亡不失其正义,堪比圣贤矣!令庄蹻爱之如父母,仰之如日月,敬之如神明!”
“庄蹻将军谬赞,文昂受之有愧!”
一番推心置腹交谈后,庄蹻正欲引文昂入城时,突然被道旁几位老汉跪地拦了下来。文昂正觉惊奇时,其中一位老汉说道:“庄蹻将军是好人哪,我们专程从句章赶来,感谢将军放粮救了我们几户人家,这是家中小子,特意送到将军麾下参军,希望将军勿要嫌弃,孩儿们愿誓死追随将军!”老汉说着,示意十多个青年也跪到庄蹻身前,青年们齐声祈求道:“我们
愿意追随将军,请将军收留我们!”庄蹻俯身扶起这些青年,指着一旁的文昂道:“这位便是瓯越国大将军文昂,侠肝义胆,你们先投入文昂将军麾下吧!”青年们朝文昂叩谢后,文昂也点头愿意收下他们。而后,庄蹻牵着文昂的手,一起步入城内。
随即,五万名兵士排队卸下随身携带的兵械,在城门外垒成一座小山丘,争相朝城内奔去,兴奋叫喊着:“我们回家啦,我们回家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