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消息火速回报!”
黑衣信使领命退却。
秦惠文王仓促更衣毕,命侍从宣众臣即刻上朝议事,自己先急匆匆奔向政事堂。
※※※
且说六十万联军浩浩荡荡相继奔赴魏都大梁,五颜六色的大纛迎风飘扬,各自为营,驻扎在大梁西南侧逢泽大营。大军即将开拔时,众人却在行军路线上出现了分歧。
中军大帐内,中央挂着一张作战图,楚怀王端坐在盟主之位上,左侧为魏国丞相公孙衍、韩国太子韩奂、赵国公子赵渴、齐国将军田单、燕国丞相子之;右侧为楚国将军屈匄、左徒屈原、副将庄蹻。众人正在商议大军行军路线。
韩太子韩奂拱手提议道:“大王,函谷关乃天下险关,不易攻破。依在下之意,大军可经魏国旧都安邑,西渡大河,从临晋关攻打秦国。”
魏国丞相公孙衍建议道:“大王,韩太子之计不妥,大军绕行安邑,路途遥远,一旦泄露行军路线,秦军必然先出临晋关,东渡大河,攻入魏境,魏国百姓已遭秦国铁骑蹂躏无数次,不能再让百姓遭受战火了。依在下之意,大军还是走函谷关。”
燕国丞相子之建议:“大王,直取函谷关乃铤而走险,既然楚王为盟军约长,不如率大军南下,出方城,返回楚境汉中之地,西出武关进攻秦国。”
屈原起身道:“子之先生,经楚地,从武关进攻秦国并无
不可。然兵贵神速,如此一折一返,行军路程增加一倍有余,时日拖沓,必然丧失攻秦良机。依屈原之计,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敌军必会懈于防备,大军还是直攻函谷关为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