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杀人安人,杀之可也

滇王传奇 马飞剑 2481 字 9个月前

楚威王派大军攻打齐国,进围徐州,大败齐军。徐州之战,是楚威王在位期间取得的最大胜利,此战之后,楚国国力达到巅峰,其版图西起大巴山、巫山、武陵山,东至大海,南起五岭,北至汝、颖、沂、泗,囊括长江中下游以及支流众多的淮河流域,一举成为东方第一大国,世界第二大国,版图仅亚于西方的亚历山大帝国。苏秦曾对楚威王说过:“楚,天下之强国也;王,天下之贤王也。地方五千余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此霸王之资也。”楚威王则回答苏秦:“本王之国西与秦接境,秦有举巴、蜀并汉中之心。秦,虎狼之国,不可亲也。而韩、魏迫于秦患,不可与深谋,与深谋恐反人以入于秦,故谋未发而国已危矣。寡人自料,以楚当秦,不见胜也;内与群臣谋,不足恃也。本王卧不安席,食不甘味,心摇摇然如悬旌而无所终薄。”才雄一世的亚历山大大帝,此时正为捷报与颂歌所陶醉,既不知人寿之将终,也不知国祚之将绝。楚威王虽比不上亚历山大大帝那般能征善战,头脑却比亚历山大大帝清

醒,对当时楚国所处的国际局势有着清晰的认知,具有一代明君圣主所需的长远眼光。

诚如齐国丞相邹忌所言,当时楚国大将景翠率领的大军还聚集在楚国北部的齐、鲁、南阳边境上,楚国东部尤其是长江下游处于防守薄弱区,且楚国与越国之间其中一段国界线便是长江下游的长江之水,这段以长江之水而划分的天然国界线便是从楚国边境的松阳一带一直向东延续至越国边境的广陵一带,两国分别倚仗天堑般的滔滔江水,历史上很少在这一带发生过战争,因此两国在这一带的防卫都较松懈。然则,长江下游地势平坦,水面辽阔平缓,深秋时节常有大雾笼罩江面,便于夜间悄然行船。无疆正是看中这种天时地利,放弃攻齐之后,便舍琅琊城南下数百里,将三军驻扎在广陵之地,倚靠越国举世无双的水师,准备随时沿大江之水杀入楚国腹地郢都。

深秋时节,长江沿岸,广陵一带,秋风萧瑟,天

低云厚,枯黄的芦苇荡在秋风中摇曳,喘息着最后的生命气息。

这天,无疆召集三路大军,登坛祭旗,准备向楚国发起攻势。

但见宽阔的大江水面上陈列着千余艘大小战船,绵延数百步,甲板上大纛呼啸,旌旗飘飞,数万水军执戟而立,其阵势宛如巨浪拍岸。岸上立着骑兵、步兵,围着一个临时搭建的九层高台。在九层高台祭坛上,每一层都插满黑色旗帜,在秋风吹拂中猎猎作响。在第九层高台上,立着一面黑色大纛,大纛上刺着两条腾空飞舞的大蟒蛇,两条大蟒蛇紧紧环抱一个大大的鸟篆体“越”字。

越人自古便有图腾信仰,以蟒蛇为其图腾。《说文》曰:“东南越,蛇种。”《山海经》载:“越地之神,人首蛇身。”《岭南杂记》云:“越人,古蛇种,其像冠冕南面,尊曰游天大帝。龛中皆蛇也,欲观之,庙祝必致辞而后出。盘悬鼎俎间,或倒悬梁椽上,或以竹竿承之,蜿蜒纠结,不怖人也不蛰人。”

《海上经略》曰:“凡越人海舶中,必有一蛇,名曰木龙。”《闽杂记》载:“越妇多带银簪,长五寸许,作蛇仰首之状,插于髻中间,俗曰蛇簪。”云云…越人崇拜蛇上可追溯至远古石器时代,该地长期存在“以人祭蛇”之习俗。越人中各个部落禁食不同蛇类,且蛇王庙中大多祭祀蟒蛇精。对越人而言,蟒蛇是一个民族之图腾,是一个国家之图腾,在重要器物或场合中,大蟒蛇必须出现。

随风飘荡的大纛下摆着一口青铜大方鼎,鼎中焚烧着祭香,鼎沿口铸着四条首尾相连的灵蛇。围着坛顶的是一圈青铜战鼓,鼓面中心有太阳纹八芒,芒外四晕圈,晕间密布细致的云雷纹,鼓身有两只蛙形耳,左右对称,便于搬运。中间刻着兽鸟图文,每一面战鼓前立着一名披头散发、赤膊纹身的壮汉鼓手。鼎中腾起袅袅浓烟围浸着这面黑色大纛,仿佛将它升入了天宇,与秋空的乌云浑然一片,气势浩然。水兵、骑兵、步兵共计三十余万面向祭坛,庄严肃穆,气吞河山。

有顷,只见一位头戴异形尖帽的女巫赤着双脚,以鹭鸟振翅之舞姿缓缓飘到祭坛前,尖帽上安插鸟羽,脸上纹着灵兽图案。身穿以鸟羽为装饰的舞裙,裙肩无袖,裸露在外的双臂每一条臂上都纹着一条长蛇。裙前幅略过膝盖,小腿上也纹着蛇纹。女巫边跳边唱,手舞足蹈,口中念着咒语,忽而拜天,忽而拜地。舞唱完毕,一小女巫送上一只小雄鸡与宰杀工具。女巫抓过小雄鸡,执其两足,焚香祈祷,卜而杀之。然后取腿骨洗净,以麻绳线拴在两骨之中,以竹筵插在拴麻绳处,然后使两腿骨相背于竹筵之端,执筵再祷。左骨为“我方”,右骨为“他方”,他方,人所欲占卜之事也。女巫注视着两骨之侧,所有细窍孔隙处,插着寸余长的细竹筵,或斜、或直、或正,各随其斜、正、偏而定吉凶。其法一十八变,直而正或近骨者为吉,曲而斜或远骨者为凶。此乃越人巫师求助神灵预示吉凶的“鸡卜”之法。

一番祭拜,女巫卜得一吉卦,而后双膝朝祭坛跪下,静默片刻,仰面朝天大呼:“天佑大越,伐楚必

胜!”顿时,身后的三军将士也跟着大呼:“天佑大越,伐楚必胜!”

此时祭坛东侧大军开始挪动,齐刷刷让出一条人墙甬道,只见越王无疆乘着两匹战马拉的王车缓缓驶来,无疆腰悬青铜宝剑,左右两旁各随两名护卫,战车径直驶到大军阵前的祭坛下方停住。无疆缓步下车,手握长剑,拾级而上,款步登上九层高台。俯首向青铜大鼎内焚香三柱,跪地行礼,双手将青铜长剑平举过头。礼毕起身,转身向三军将士,拔出长剑,直指天穹,高声正言:“越之与楚,同土连域,滚滚大江,经楚入越。两邦同宇,相睦而居。然楚国倚仗地居中原,兵强地广,雄视八荒之势屡犯我境,欲伐之心久矣!如今楚军兵力分散,东西不顾,南北不接,趁此天赐良机,寡人率三军御驾亲征!三军将士,戮力齐心,踏大江,破关隘,捣郢都,霸中原!”三军将士齐声高喊:“踏大江,捣郢都,霸中原!”即刻战鼓雷鸣,号角齐响,三军将士杀气高昂。

无疆长剑直指前方,一声令下:“三军将士,同

心相求,同气相应,霸我王业,大军出发!”三路大军缓缓启动,分水陆两队开拔。

无疆图谋对郢都发动突然袭击,为了不暴露大军行踪以惊动楚军,只选择夜间大雾笼罩时行军,白天就将长蛇形的水军拆成数段,尽量停泊在靠越国边境的江岸,在弯道处、草木掩盖处隐藏起来。昼伏夜出,行军速度比正常行军慢了几近一半。

※※※

邹忌派出的细作昼夜不停奔至郢都,将越军动向报给了楚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