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的那个春天的夜晚,窗外的喜鹊叫得海一般响亮。她却摒弃了贴身丫鬟,把自己锁在闺房里,把所有人锁在门外。
她安静地躲在房间里,坐在她的胡床上,一整宿一整宿地哭。她不敢开门,更和其他人见面,不敢和父母见面。她担心一开门,就会被她爹像一个名贵的花瓶一样嫁出去。
和自己的内心挣扎了许久之后,她终于做出了属于她自己的选择,为了这个选择,她甚至不惜撕裂和父母的关系。
她鼓起勇气打开房门,霎时,一束温暖的阳光倾泻进来。在那束温暖的阳光之下,她直视着那一双双带着花瓶颜色的眼睛,道出了她的选择,那是个足以改变她一生的选择。
她选择抛弃那些达官贵人的聘礼和遣来的红脸媒婆,却自降门户,下嫁给那个新来的通州知县方知德。这一消息传出,满堂皆惊,前来登门求亲的权贵更是气得皆掀袍而去。就连方知德本人也是一脸错愕,他不过是过来碰碰运气,凑凑热闹的,怎么就阴差阳错地讨了一个如花似玉的老婆。
不过错愕归错愕,他脑子却转得不慢,像这样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他要是还抓不住的话,以后还怎么在官场混下去。于是兴高采烈地就上去送了下聘的五礼,第二天就找娇子把媳妇给抬回家去了。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什么吃包子要趁热,打孩子要趁早。这娶新娘子不跟人急了上茅房一样吗?
管他三七二十一,先娶回家再说,免得新娘子反悔,自己就白忙活了,而且还得丢个脸。那是通州知州孔千秋,他的顶头老大,就算是临时退亲,他也不敢怎么样的。
这件事虽然驳了很多大户人家的面子,但却意外地成为了通州百姓津津乐道的事情。坊间多有传言,都说是孔如珍与方知德早已经在某个隐蔽的小地方私定终身,这才不管不顾地要嫁到方家。也有的说人家小两口原本就是青梅竹马,可是孔家大人看不上方知德,硬要棒打鸳鸯,拆散他们夫妻俩。还有点说的就更离谱了,这里就不一一道明。
但无论坊间的版本又多少个,传到孔如珍的心中却只有一个。那就是——她看中的人,她乐意嫁。就算是方知德不愿意,那不娶也得娶。
她之所以对方知德情有独钟,之所以踏进方家大门,可不是捻着花就是草随便找个人就嫁的,那是有两方面原因的:
一是因为看中方知德的为人和谈吐,二是看中的是他的家境。这里咱不是说方家财富有多么惊人,以至于富甲一方等等的。而是指他家庭成员的组成情况。他亲娘亲爹都没了,就剩下光棍一个。而且还这么年轻,长得也不赖。
当然,最重要的是,他是唯一一个敢上院翻墙进来偷看她的人。虽然他失败了,虽然他刚翻上墙头就被府里负责戒备的家丁给抓起来了,没能成功目睹她的庐山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