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感觉身体被掏空

儒刀 法子 1820 字 9个月前

日近黄昏,虚弱的光线转移到了西城区,笼罩住了岚州城的部分建筑群。在西城区和东城区的分界线上,座落的是岚州县的县衙。

岚州县的衙门年久失修,破败得不成样子。甚至大门的红漆脱落了不少,被寒风一吹,便呼啦啦地吹起号子。据说还是保持了洪武年间的建制,反正当地的百姓是这么说的,也不知是真是假。

温朝县衙门的建制和历代历朝相同,没有太大的破立成就。温国境内的县衙,基本都需设立县丞署、主薄署、典史署以及吏户礼兵刑工六房。提供办公场所,照常点卯,然后各司其职。

衙门大堂是平时升堂处理诉讼的地方,基本就是站堂和知县的工作场所。而大堂后面是二堂。二堂是各署和六房的办公场所。而二堂背后就是东西花厅院。花厅院是知县及其家眷居住的寝室。此刻,一个戴着花翎双耳帽的老郎官正在从二堂往里边走。郎官的脸

色有些沉重,似乎遇到了什么解决不了的难题。

他就是岚州县的知县——方知德。

其实岚州县的百姓都不太认识这个知县,因为他平时做事谨慎,能力也是有的,否则他不可能把治下的治安和赋税事宜做的有声有色。

但百姓都不认识他是有原因的。因为他做的事都很不起眼,比如说修桥铺路这种事,他从来不插手,全交给别人做。又比如搜缴赋税、强征差役,他也交给别人做,别人做的过了,他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好像跟他没关系似的。

所以,好事坏事他都沾半个屁股边儿。百姓不念着他的好,也不念着他的坏,慢慢地把他这个知县淡忘在视线中。

他是个八面玲珑的人,也是个胆小的聪明人。以前的知县不敢修缮衙门,他自然也乐得清闲,不管这种烂事。反正他能捞钱的伙计不少,可不能只压在这一件宝上。再者说,贪墨公款,挪为他用,这损害的是皇上的利益。这种事情上头最是查得严。若是为了这

点钱以身犯险,实在有些不值当。

说到皇上,他好久没有见到皇上了。记得上一次见皇上,还是崇丰皇帝。那是高德死去的老爹,名叫高端佑。高端佑是个不称职的皇帝,因为他的称职都在他死之后用完了。

兴许他的眼光不太好,竟然选了这么个无德无能的人当皇帝。从他在金銮殿看到皇帝的第一眼他就这么觉得了。那时皇帝的眼神凝重,凝重中带着一丝神采。可那是他装出来的。皇帝没有看见他,甚至在殿试奏对时,他也没有正眼看过他一眼。所以,他觉得这个皇帝的眼神肯定有点问题。

事情还要追溯到很久以前了,那时候他意气风发,一心苦学圣贤书,报以帝王家。他在殿试中,和皇帝对奏时,完美地表现了他的这股报国热情,并且很轻松地考取了一个进士。

可是他并没有分到实缺。因为朝廷内该死的牛林党争。当时林党在朝廷中占据很大说话的权利,所以他毅然决然地站到了林家一派,可这并没有让他有什么

好果子吃。

林党很快就垮台了,成为了处于颓势的一方,就在他考取进去的第一年第一个月。那时,朝廷委任他去杭州某县的诰命被牛党死死地压住。等到再放出来的时候,诰命已经变成了江西通州县。在当时,通州简直就是南蛮苦寒之地。

好在这么多年过去了,他爬着爬着,慢慢地积累政绩,也混到了现在的这个地方。虽然还是个一眼看到头的知县,但他也蛮知足了。这至少可以证明他这些年送的财和礼终于不再是石沉大海,至少现在可以听了叮咚响。这也能说明牛党对他渐渐放松警惕,或者说有接受的势头了。

这一次,他可以肯定,他绝对没有再看走眼。牛党势力覆盖了这么多年了,依然以绝对的宠幸和权利把持着朝政的命脉。虽然其中起伏颇多,但总体来说,牛党的地位还是比较稳固的。所以,他决定把自己的命运和之紧密联系在一起。他是老了,但还是有点野望的。不为别人,就为他的儿子。

他的儿子叫方于彦,岚州城顶顶有名的纨绔,岚州城绝对找不出第二个。岚州城的人可能未必认识他方知德,但肯定认识他的儿子方于彦。因为方于彦,他的名声不知败坏多少。幸好他头脑灵光,及时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去处理这些篓子,否则他这个岚州城的知县真是没脸出去见人了。

方于彦不通诗书也就罢了,但还偏偏还喜欢学那些酸书生去泡青楼楚馆。你去泡青楼楚馆也就罢了,你还明张目胆的去,明张目胆地赊账,而且还放狂言说岚州知县是他老爹,要收钱找他老爹。而且整日里游手好闲,尽喜欢出去沾花惹草。方知德想硬下心把他送进军营里,可他第二天就被抬着回来了,说吃不了那个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