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平生爱种菜

儒刀 法子 1637 字 9个月前

小司空是圣人孔子曾经担任过的官职,不过小司空可不是什么位高权重的官职。据春秋时候相关文献记载,当时孔子在鲁过任中都宰,工作做得不错。鲁定公想任命孔子为司空,来管理所以的公室自留地。可是司空这个职位被叔孙家世袭了,不可能出让。不过鲁定公还是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在司空前面加个小字,比司空级别低,但也算是个中大夫。当然,那时公家的自留地没几块了,也就能养个鸡种个菜什么的,所谓的国土建设基本上也就是搭个鸡窝树个栅栏什么的。

所以,“小司空”这个名字可以算得上是强说项了。而这个名号放在祝平生的身上,那就带有戏谑取笑的意味了。

祝府是个四进的院子,地方挺宽敞的。但对于一个戴过朝廷二品顶戴的人来说,这样的院子简直拿不出手。不过这些都不足为道,至少祝府里的人都没有把这点差别放在心上。

祝夫子为人俭朴,府里的装置也都从简处理。几

年前他们离京返乡,带走的都是从前府里的老人。其中的丫鬟仆妇,也是跟了他不少年的。返乡之后,他们在路上费了些周折,好在有惊无险,安全回到了岚州城。

祝夫子的老家就在岚州城,当年他是中了进士上京赴任,这一呆就是十多年,索性就把妻子儿女都一股脑接过来了。一入宦海十余年,祝夫子尝遍了官场滋味,身心俱疲。人生得意时有之,失意时有之,但终归像困在樊笼中的鸟儿,浑身不得自在。如今衣锦还乡,得以回到老家颐养天年,算是了了内心一桩心愿。

毕竟当了十余年的官,平时虽然务实务工,为官清正严明,但俸禄这一块儿却总是控制得很好。他以前为人就清简,现在辞了官回到老家,身家倒还丰厚,家境还算殷实,可以说得上是小康之家了,和普通老百姓相比自然活得滋润一些。

住在岚州城这几年日子过得倒还平稳,每天种种菜养养花,写写字作作诗,偶尔找几个在本州关系不

错的同道聊聊天谈谈心。

其实他的时间更多的是花在了教育上。而他之所以得了夫子这个尊号,也和教育有关。

自他回到岚州城后,可算是掀起了一番风波。知县、县丞,县尉中途就带着管家拦住车架,说是要给他接风洗尘,可祝夫子不吃这一套,说是陈风滥俗,不予理睬。

这些当地的公关兴冲冲的来,却碰了一鼻子灰,心里肯定是不爽的。可是一想到祝夫子在京里的威望,县里的威望,他们也就不了了之。

不过很快他们就想出了一个新办法,那就是请祝夫子帮他们办乡庠,抓教育。祝夫子是阅人千万的人,哪会看出他们的小九九,他暗想啊,托关系都托到这儿来了,真是用心良苦啊。

可是他又不能拒绝,因为就在他拒绝的第二天,他的一个学生,是太学院的一个末徒,和他是老乡,都是岚州里,学业差了些,人品倒是不错,做了岚州城内的教谕。

教谕是县内负责县内教育教化方面工作的公关,位置说轻也轻,说重也重。

岚州城作为州城,城郭占地面积广大,人口密集,居住其中的人口总量超过十万。商业繁荣,经济蓬勃发展。像这样的大城市,一般都官职冗杂。

一方面是为了他们互相辖制,有利于管理。另一方面却是派系根植,成为某些官员赚钱养家的闲职。

岚州城的教谕统共两三个,可县官偏偏让这个温彦博来当说客,其中巴结姿态不言而喻。

温彦博是个死脑筋,为人古板,说话也一板一眼的,听得祝夫子直鼓脸皮。

不过最后事情还是应下来了,也不知道这个温彦博使得什么神通,能把一向清高自诩的祝平生给搞定了。这里面的秘密,旁人肯定不能一探而知。

就这样,祝平生成了岚州城唯一一家私人书院的院长,而且名声响亮,整个岚州的学子都争相入学,想成为祝平生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