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下,有些人都在试探着越线,试探着官府的底线。
许多灾民的小动作也在背地里悄然发酵着。
有人喜欢撩拨灾民的神经,鼓动他们的心情,向着高处冲突一下。
譬如此时,棚户区的一隅,某些灾民小声开始小心地喧哗,想制造一些社会混乱的假象。
他们的衣服很脏,头发也很脏,和其他灾民一样,看不出什么区别。
唯一辨识度高一点儿的是,他们望向施粥队伍的时候,眼神中的敌意较其他人浓郁些。
他们夹杂在灾民中,行走的脚步急促而迅速,他们的视线会随着灾民的身体而遮盖,他们游迹于灾民的群体,身形若有若无,似乎顺着拥挤的人潮去往施粥的地方。
他们的身形靠近了运粥车,也靠近了运粥车后方的队伍。
队伍末端的位置,一个老妪和两个身着麻衣的年轻女子跟着几个士兵走出来。
出城门照例是很麻烦的。
就算是身为祝夫子家的女儿,她也不能就这么轻
轻松松地走出那道城门。
要不是有几个认识的朋友,他们未必可以跟着施粥的队伍一起走出来。
这两个士兵都是和祝家有渊源的,受了祝家的恩济,才能顺利穿上这身军装,站在城楼里,和其他士兵一起站岗。
今天刚好是他们几个轮值,所以打个招呼,串串气就好了。
“谢谢张大伯和张大哥送我们出来,如果没有你们的帮助,我和小翠、奶娘都没有机会出来。”祝青绫施施然朝身旁的两位士兵一礼,谢道。
“对,谢谢你们。”老妪、小翠连忙也跟着一礼。
其中一个士兵长相年轻憨厚,约莫不到二十岁,脸上的青涩不减多少,他见祝青绫这般礼貌地礼谢他,脸上有些发热。
他不好意思地摸了摸头,脸红道:“这有什么的,祝姑娘言重了。”
另一个士兵则是个上了年纪的老人,木制头盔边缘,双鬓有白发飘起,眼角也是遍布褶子,怎么说也有四十岁了,按两人的相貌来看,此人应该就是他的
父亲。
“祝小姐,此番出城,一定要小心啊。我听说最近的灾民中,混入了不少从外州来的叛党奸细,他们都是舔刀喝血的主儿,杀人不眨眼,他们这次要来这边摸盘子,肯定是想煽动这边的灾民造反。你在这儿,可要小心行事。”老人望了望祝青绫和老妪一眼,脸上忧心忡忡,说道。
祝青绫闻言脸色一白,眼神中有些犹豫之色。
“小姐,要不我们还是回去吧,最近世道乱得很,我们就这样出去,很危险的。要是你出了什么事,老爷和管家可饶不了我。”丫鬟小翠又开始叽叽喳喳了。
她平时胆子也不小,但一关乎到小姐,她就有些胆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