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看第二段,梦中所见,这是诗歌主体,我们还是来简单梳理一下,李白在梦境中见到了哪些景致呢?大家默读课文,试着给李白的梦中所见划分一下层次,并给每幅景色取一个小标题,想想,哪副景色最令你神往?】
大家已经熟悉流程了,听到提问条件反射便开始看诗文。
楚棠的ppt做得很是精美,内容也很详细,讲到哪里,内容便同步到哪里。贺知章才思敏捷,很快心中便有了分晓,当下便道:“太白以为可分几幅图景?”
李白笑笑,自己解自己的诗,这感觉真是相当奇妙。
“想来应是写了四幅吧!从首句至‘渌水荡漾’是一景;'脚著谢公屐’至‘迷花倚石’是一景;'熊咆龙吟’至‘水澹澹兮生烟’又是一景;'列缺霹雳”至‘仙之人兮列如麻”为最后一景。”
话音刚落,水镜里出现一张表格,诗景划分与他所言分室不差。贺知章不禁大笑起来:
"好,看来后世之人并未浪费你这一篇好诗!此事可喜,当浮一大白!"
李白也笑了:“贺监莫不是找借口来我这里讨酒喝?”
贺知章笑意更深:“那这酒老夫是喝得还是喝不得?”
李白朗盛声一笑:“当然喝得!”
好诗,好友,当配好酒!
【我这里将梦中所见分为四部分,分别命名为“飞度镜湖”、“登山奇景”、“山林震颤”和“洞天仙境”,我们一幅幅来看。】
【首先是飞度镜湖。镜湖,又叫鉴湖,在今天的浙江绍兴。说起来,镜湖之于李白,倒也有些缘分,缘分的纽结是贺知章。】
李白倒酒的手微微一顿,贺知章笑了,他的精神依然翼铄,目光中却透出几分怀念:“山阴在后世原是被叫作绍兴,那镜湖,在老夫的家乡。"
【贺知章,唐代著名诗人,教科书上的第一批大佬,他是武则天年间的状元,李唐光复后官运仍然亨通,在玄宗朝任秘书监、太子宾客,也是唐玄宗面前的大红人,正是他将李白举荐给唐玄宗。】
贺知章听水镜提起自己多有赞营,摆摆手道:“什么红人,仗着把老骨头忝列朝堂罢了。”
李白托起杯盏,肃敛神色向他敬酒:“贺监德高望重,白也要多谢贺监的引荐。”
贺知章只是摇头:“你本高才,老夫本便有为国举贤之责,当不得谢,只是如今看来,倒不如不荐得好。"
这是想起了水镜说的李白
最终被赐金放还之事。李白听懂了他的意思,心中微叹,却仍笑道:“无论如何,贺监予我一条门径,纵最终我志不行,却仍有奋进之为,又复何憾?”
他想起水镜评说过的陶渊明,直面人生痛苦,最终找到解决之法。或许,他最终的归宿也是陶渊明。
武周。
武则天想起了自己不日前御笔钦点的乙未科状元,唇角微勾。她没记错,这水镜是各个时空都能看到的吧,不知太宗陛下,听到这个消息会是何种反应,真是令人期待啊!
贞观年间,太极宫。
李世民眉头狠狠一跳:"李唐光复?!这武则天如何篡了我李唐天下?"
长孙皇后赶紧握住他的手细声安慰:"二哥,您先别急,好在大唐光复了不是吗?后代子孙还是争气。”
李世民心情犹自不能平静:“那贺知章是武则天年间的进士,又任职于玄宗朝,说不得便是玄宗光复了李唐江山。朕本以为他是个只知寻欢作乐的昏君,现在看来应该有些能力。"
“是啊,儿孙自有儿孙福,二哥何必置气,当心气坏了身子。”
长孙皇后软语温柔,眼含关心,李世民心中一暖,怕拍她的手背:“朕知晓了,观音婢勿要担
忧。”
话虽如此,他的心里却到底对那武姓存了疑。
【天宝三年,年老的贺知章请求归隐,回家乡做道士。唐玄宗答应,并赠诗相送,将镜湖一角划给贺知章养老,贺知章就这样荣归故里。
回乡之后,他写下了最耳熟能详的一首诗,《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凳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语句浅显,如叙闲话,却写进了一位老者归乡的怅然。】
这首诗写得直白又易懂,连寻常百姓都明白了诗里的意思。已然年老的陶渊明在心里默念着,回顾自己行将就木的一生,不由得也添了几分悲意。
所幸,自己尚在故里。
水镜之下,一向潇洒的李白也被诗意感染,静静看着对面的老者,便见那人悠悠然一笑,语带叹息:“天宝三年啊,也不过几年光景了。”
离家日久,故里孩童,已经将他认成客子了。或许无需三年,贺知章在心里轻叹,仿佛又
想起了山阻风光.
“吴江水兮鲈正肥,三千里兮家未归。
莼美鲜美,鲈鱼正肥,不如归去罢。
【不知李白写到镜湖之句时,是否有想起那个对自己有提携之恩,并呼自己为谪仙人的老者。回到课文。梦境中,李白在朗朗月色下乘风而去,来到了剡溪。剡溪这个地方也令他神往,因为他的偶像在这里住过。】
【李傲天生前身后迷弟迷妹无数,很难想象这样的人也会追星,但他确实追了,还追得挺疯狂。大家看后面,"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谢公,就是南北朝的谢灵运,前面讲过,豪门贵公子,元嘉三大家之一,山水诗派的开山祖师,也是李白的偶像之一。】
刘宋。
正隐居山阴的谢灵运微微意外,他爱极了李白诗中的山水描写,只觉这来自后世的诗人隐隐有些挑战曹子建在自己心中的地位了,结果水镜视自己为偶像???
谢灵运的哺角压了又压最终还是没忍住上扬,这样的大诗人都视自己为偶像,那自己在后世的地位应该更高吧!
被这样一个重量级大粉丝砸蒙了的谢灵运显然忘记了,上一讲里楚棠还普经用陶渊明拉踩过他。
【谢灵运喜欢游山访胜,他游天姥山的时候,曾在剡溪住宿。所以李白一到这里dna就动了,我偶像当年住过的地方还在吗?莫名有种网红景点打卡的意思。
“谢公屐”,是谢灵运登山时特制的一种鞋子,谢灵运爬山一定要到幽深高俊的地方去,于是经常备着他的登山鞋,风行开来就形成品牌了。作为谢灵运的小迷弟,李白当然要穿谢公牌的鞋子啦!】
唐朝。
杜甫默默下定决心,他也要把李白写到诗里。不,他要直接给李白写诗,好让李白知道,自己对他的崇敬并不比他对谢灵运的少。
【在这里,李白见到了湖中月影,耳闻得水畔猿啼清声,沿着偶像登山的路径,攀到了半壁的县空之处,所见呢,是海日天光,所闻呢,是天鸡鸣叫。
“天鸡”之句用典,说古传东南有桃都山,山有桃都树,树上栖息着天鸡,每当初升的第一缕阳光照到树上时,天鸡就会鸣叫,天下的鸡也会跟着鸣叫起来。
李白的诗中有很多这
样的神话传说,他深受道家思想影响,自己也曾受篆,文学上祖法庄屈,可能也正因如此,他的诗才给人一种仙气飘飘的感觉吧!所以贺知章一见李白,便会高呼他为“谪仙
说起来也很有意思,李白去世后,他的族叔李阳冰给他作了《草堂集序》,记述李白身世:“惊姜之夕,长庚入梦,故生而名白。"
说李白的母亲生他时曾经梦到长庚星,也就是太白金星,所以给他取名李白,又字太白,认为他是神仙转世,李白一出生就和“仙”挂了钩。】
赢政眼睛都亮了,他就说,什么人才能写出这样飘渺绝世的诗句,果然是神仙之笔,李白果然是神仙转世!
同样激动的还有汉武帝:“这楚棠之前果然是妄言,李太白既是神仙转世,世上怎么可能没有神仙?"
其他人也沸腾了,尤其是观看水镜的普通百姓,水镜已然是神迹,又亲口认证李白是太白金星下凡,那这神仙身份还能有假?和李白同时期的人已经开始打听李白住在哪里了,神仙诶,他们去要个签名不过分吧?!
兴庆宫。
李隆基哈哈大笑:“贺监竟是给朕举荐了个神仙人物来,好啊,贺监当赏,当赏!”
杨玉环柔声细语:“李白既是神仙转世,入得宫来,陛下岂不是得了神仙辅佐?”
高力士也在一旁附和:“想是陛下治国有方,天上的神仙看在眼里,故而遣了这金星下凡,这是对陛下功绩的肯定呢!"
李隆基被他们二人你一言我一句哄得心花怒放,愈发自得于自己的功绩。他心下暗忖,等李白入宫了,一定要让他多写诗,多记一记自己治下的李唐盛世,说不定能上大天听,让他得到神仙庇佑呢!
【这幅景致安恬闲适,可往后就不是这般景象了。经过“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瞑”的转换,景色一下子就变了,他所听所见,是“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和之前的湖月、渌水、海日、天鸡、山花等等截然不同。大家代入以下,如果你是李白,看到这样的场景心中会有什么感觉呢?】
三国。
曹植轻轻呼出一口气:“熊咆、龙吟、青云、烟水,这般光怪陆离,便显得阴森恐怖了,想那李白心中,应该有所惊惧吧!"
刘宋
。
谢灵运将诗中所写与自己所见的天姥山风景对比了一下,摇了摇头:“李白未曾到过天姥山,所描绘的俱非实景,想是有所寄托,故而如此写。若说感觉,倒有几分惊颤。"
他这样点评着,可却仍然不得不承认,李白梦中的天姥山比他见过的天姥山还要峻美,还要迷人。
唐朝,长安。
李白听得问话微微一笑,在贺知章含着几分戏谑的目光里回答道:“该是,有些恍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