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有福略做思量,回想来时的一幕,对道,“气势恢宏,罗列有序,贩夫走卒格外忙碌,追名逐利不乏其人,繁华似锦。”
“还有呢?”老人闭眼轻摇。
“没了,我一个乡下穷小子,就这又这些见识。”杨有福声低不可闻。
“不对,不对,还有才对,你这么藏拙就不是君子之为啊!”云老先生睁开眼,笑意盈盈。
“嗯,那我就说了。”
“说吧!”老人又一笑。
“这京城吧,美是美,看起来啥都不缺,可实际上却少了宁静。”
“嗯,是少了点,那你觉得只是少了些宁静吗?”
“还少了一份随和,找个说话的人都很难?”杨有福小声嘟囔一句。
云老先生一下子笑出声来。“你这小子,小小年纪,却做老态,不可取,不可取啊!
古人常说,行千里路,读万卷书,你可懂?”
杨有福摇摇头,他是走了几千里,可书却没读几本。
“不懂就对了,唉!年轻人要是懂了,就该老了。”老人仰天长叹。
“听说你从云安来京,这一路可是吃了不少苦吧?”
“也不算苦,有云公子和李大哥照料,倒也走的顺当。”杨有福小声答道。
“即便如此,你这放在京城也算是涨了不少见识,有些人一生不过百里。你呀,分明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老人站起身,在杨有福肩头轻轻摸了一把。
他这一句到让杨有福感同身受,放在一月前,自己岂不是如此,十余年连十里地也没出过,说百里,简直是一种奢望。
杨有福愣神的间隙,老人渡步走到窗前,指了指刚刚升起的旭日,朗声道,“这天下万里有余,这旭日却能洒遍,你说说,这又是为何?”
这个问题太过高深,杨有福竟然不知从何作答。他也起身走了过去,看着院内碧波粼粼,树木花草,亭台楼阁全都笼罩在金色的晨光里。
忽然间,胸内朗朗,头脑清明,一个念头止不住的溢了上来。
“难道是如此?”他心里暗道,一下子有了答案。
朗声对曰,“旭日洒万里,朗月照九州,皆因恒古不变的规则尔。无规矩不成方圆,君有君则,臣有臣法,贩夫走卒各行其道,是以沐光迎月,不觉有异。先生,小子说的可对?”
云老先生未曾回首,只是身体微颤。杨有福心内快跳,忐忑不可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