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隐这么做,并非只是为了好玩有趣,更重要的是他想要看看这只猴子最终会去什么地方,而出了它手中的这只银壶外,它还有没有藏着其他的东西。
传说中,深山老林中常有有道之士隐居,他们精通道术,能够驱使奴役山中禽兽,让这些禽或兽能替他们做事,比如让它们拿着银壶去打酒等等。
如果是这样,他便能因此找到幕后驱使它们之人,问明他们驱使猴子的办法和目的。
若是换成人,见到伏隐明明可以更快一步将自己捉住,却偏偏无动于衷,应该就能因此猜到伏隐紧随在后的原因,可是猴子无知无觉,脑子一根筋,竟然不懂多想一步,只是拼命狂奔。
伏隐好整以暇地跟在后面,他的好整以暇,已经比其他人拼着命还要跑得快。
在一棵树和另一棵树之间不断穿梭,人如同御风而行,伏隐已经很久没有体会到这种尽情施展轻功的快感了。
一路往前狂奔了七八里地,猴子终于累了,在树林中穿梭的身形逐渐变得缓慢,而且猴子不断回头张望,希望伏隐能够比它更疲倦,只可惜事与愿违,伏隐不但没有感到疲倦,反而还有余力对它扬手打了个招呼。
猴子大惊失色,竟被吓得将手中的银壶落在了地上,其实,这不过是猴子的舍财保命之道,为的就是让伏隐去捡银壶,而放过了它。
多半在猴子心中,伏隐之所以对它紧追不舍,就是为了要抢它手中这只银壶,因为刚才那只猴子就是为了这个而对它追个不停,前车之鉴,让他才有了这种反应。
出乎猴子,甚至是伏隐自己所料的是,伏隐并没有对猴子丢下的银壶产生什么兴趣,依旧对猴子紧追不舍。
此刻对于他来说,银壶又有什么重要的?他还是要看看这只猴子最终会跑到哪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