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这真的不是在内涵他们大宋的皇帝吗?
【不过由于出生的太早,加上文治的太彻底,许多传承了千年,大家已习以为常的一些制度都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奠基,再加上前朝那两颗赫赫闪耀的将星,衬托得汉武帝朝的文治有些黯然失色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接下来,就让我们从几个方面来浅聊一下汉武帝刘彻那令人总结起来头顶发凉的文治操作们吧。】
刘彻:???
什么叫总结起来让人头顶发凉的文治?
这是个什么形容词?他怎么有点难以理解。
【首先要提的,自然是汉武朝除了征讨匈奴之外知名度最广的那个“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样的说法,最早是近代新文化运动时期文人的总结,其最早可追溯到在儒学已经成为官学,儒学氛围十分浓重的东汉班固在《汉书》之中所说的“罢黜百家,表彰六经”。
而班固如此说的依据,也不过是引用董仲舒对汉武帝所提建议之中的“推明孔氏,抑黜百家”。】
作为一个成熟的皇帝,自然不会被儒学给忽悠瘸了,他当时选择听取董仲舒的建议,不过是因为儒学确实比较符合当时的需求,需要这么一个壳子而已,但独尊儒术,那是不可能独尊的。
儒家嘛,搞点学问和礼仪,什么君君臣臣是可以的,真指望从里面捣鼓出多少个善于治国的大儒,那他是从未肖想过的。
【但董仲舒最终总结的意见是“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这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罢黜百家的行为,虽然这是更加绝的一招,从此,儒学开始控制了选官,从而让那些为了能够在政坛上一展抱负的读书人都逐渐抛弃了其他的学
()科,转而专心研究儒学,不过这些也都是后话。
因为汉武帝的实际行为其实只有表彰六经而已。
作为典型的实干主义信奉者的刘家人,汉武帝本人那绝对是外儒内法,也即十分欢迎大家用儒学外衣包裹一下自己,但是对于儒家内核的接受度,那绝对是存疑的。】
这有什么好存疑的,那当然是信了,但只信对自己有利的那一点点咯。
之前他那个曾孙不是已经跟你们总结过了吗?
他汉家的制度,霸王道杂之啊。
你以为人家从哪里总结的,在他之前是黄老之术,那还不是从自己身上总结的?
一想到自己要背一千多年之后的锅,原本对于自己是不是独尊儒术并不在意的刘彻坚决开始抵制这口锅扣到自己身上。
他只有表彰了六经而已!
他要真的跟儒家走得如此之近,后世那些儒生又怎会如此咒骂朕!
还真是倒霉,两边挨骂呢。
他那个曾孙可真不会教育儿子,他记得之前天幕就说过,第一个被儒学忽悠瘸了的皇帝就是那个什么汉宣帝的儿子来着吧。
【毕竟提出这个建议的董仲舒本人,并没有得到汉武帝的重用,他之所以能有如今这样的存在感,说实在的,真的得谢谢多年来历史教科书上的那句耳熟能详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