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中一个身影浮现,向帝辛躬身行礼。
这个人身躯庞大,肌肉一块块凸起蕴含着恐怖的力量,脸上长着密密麻麻如铜针的胡须,看向帝辛的目光充满了狂热。
他,就是帝辛的手下大将,恶来!
“汝且去周国,取姬昌、姬考、姬发之首而回。”帝辛说道。
“光!”
恶来应了一声,直接从鹿台高楼一跃而下。
然后他身形迅如奔马,转眼就出了王宫消失在朝歌西郊外的荒野之中。
……
秦钧并不知道朝歌的动向,他正窝在镐城刷文明成就。
镐城祖庙外的亭子里,秦钧坐在桌前摆弄着一堆经过烘烤、切削的竹片,旁边还放着几支毛笔和一个砚台,砚台内有刚刚磨开的粘稠墨汁。
笔、墨、简、砚,第一代文房四宝全部凑齐!
毛笔是用羊毛制作,以石灰水脱脂之后在湿润状态下整理、捆扎,装入一根细小的竹棍就完成了。
墨则是用鹿角熬煮浓缩成胶,加入松烟碳黑而制成。
因为是要在竹片上写字,最终磨出的墨汁比纸用墨汁粘稠得多。
文房四宝中,笔墨技术含量最高。
不过秦钧又不追求质量,凑合着使用完全没有问题。
姬等几个少年,坐在旁边充当助手。
看着秦钧拿着毛笔,在竹简上写下一个个“篆文”,姬终于忍不住问道:“君子,何以竖文?”
秦钧造出笔墨,用竹片写字,大家一看就觉得是好发明,可以极大提高文字的效率。
甚至因为写字工具不同,秦钧改变了字体的形态也很好理解。
史载:天帝制甲骨文,其形异于陶文。
有这个先例在,秦钧再发明“篆文”实属正常。
可为什么秦钧写字,是竖着从上往下写的?
从鸿祖发明文字,制作那块“鸿三年制陶”开始,夏族文字都是横着从左到右刻写,秦钧现在改成竖写……
太奇怪了啊!
听到姬的问题,秦钧也是有些无奈说:“竖写于竹,甚为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