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9,皇族学习

最后的枭雄 老格理 1546 字 9个月前

裁撤旧军、国防安排、藩属问题等大事,接连几天廷议,又在军机处和总理衙门讨论。

关于京城防务一事,李旭提出派义勇军宪兵部队进城负责维稳。但是朝廷坚决不同意,认为京城治安向来由九门提督的两万多官兵负责,无须另驻军队。而且京城防务也是由丰台大营和驻扎西山的八旗善扑营、神机营、健锐营等负责,况且已经调来了甘军,就不必劳烦义勇军了!

李旭也不坚持,微微一笑,心想不就是怕劳资义勇军犯上作乱吗?义勇军真要开进京城,凭九门提督的步军、丰台大营及八旗善扑营、健锐营还有甘军这些草包能挡得住?愚蠢!

不过李旭并不介意朝廷反对自己的要求,本来这就是一个幌子,是为了让朝廷同意自己另一个真正的要求---改革科举!

政治玩的就是妥协,朝廷既然不同意李旭驻兵的要求就必须同意李旭改革科举的建议---否则义勇王的面子怎么办?辅政大臣岂能说啥都不管用!

于是李旭又抛出了改革科举的意见,认为全国普及义务教育已经多年了,但是现在的科举还是老一套!李旭不反对国学的四书五经,只是要求科举不能光是考四书五经---只考四书五经,那些想当官的读书人有几个会去学习数理化?不懂数理化,国家如何发展科技如何走进现代化!

李旭很反感学而优则仕那一套,但他也知道这个年代的传统意识不是能用

简单粗暴的办法一夜之间改变的---南方繁荣的经济和社会环境能够给读书人提供越来越多其他出路而不仅仅是当官。但在保守落后的北方读书做官考科举依然是唯一出人头地的机会!这也使得北方的义务教育受到了不小的阻碍---新式教育的中小学让那些只读四书五经的读书人不屑一顾!

李旭明白改变大清国广大北方的教育现状不仅要长期不懈地改变人们的观念,也要变革一些制度来刺激人们---没有利益是打动不了老百姓的!

于是李旭提出只懂四书五经的官员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国家要富强,经济要发展就必须要有复合型官员---官员要具备基本的科学知识,要能明白起码的经济学问!建议今后科举考试除了四书五经还要增加数理化等学科,可以先在南方试点然后在全国推广,一定要让大清国的读书人明白国家对人才的要求---一句话,当官不懂科学知识,没门!

义勇王改革科举的建议合情合理,朝廷同意了---只要义勇军不进京城,啥都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