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2,一败再败

最后的枭雄 老格理 1629 字 9个月前

光绪二十年八月初,朝廷明发上谕对日宣战。消息一出,举国哗然群情激奋。朝野舆论此时甚是乐观,大都认为大清国打败小日本那是手到擒来全不在话下的事情---总理东征战事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可是灭匪平叛的行家里手,象长毛捻匪这些“陈年巨寇”都不是他老人家的对手,区区东瀛蛮夷岂在话下焉!况且老李中堂多年来不是一直说北洋海军如何如何了得吗?定镇两舰乃遍地球之一等铁甲战舰,小日本到现在都没有如此巨舰,怎能抗拒天兵征剿---何愁蛮夷不灭哉!

民间百姓茶余饭后的扯淡也就算了,可京师一些清流却也跟着起哄就颇有点深意了。清流们认为朝廷供养淮军、北洋舰队几十年,总得看到点成果吧?养兵千日用在一时,打西洋不行打东洋总没问题吧?你老李中堂牛皮哄哄的当了一辈子的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平时养尊处优出入八抬大轿人五人六的,号称洋务第一人,这回也该显显本事了吧?当年人家义勇公战场上打败了法国人却被你弄成了“不败而败”的结局,这回没人家义勇公啥事了,

就看你李鸿章的本事!

翁同龢说的明白---“吾正欲试其良楛,以为整顿地也。”---气得老李有苦说不出,他知道老翁在打击报复当年李鸿章扳倒他哥翁同书一事呢!

一场攸关国家生死存亡的国战就这样被大清国各怀鬼胎的家伙们名正言顺地把主持战争大局的李鸿章架在了火堆上烘烤!大战方始,未到酣处,李鸿章就已经感到身心俱疲了。但是他也没办法,淮军是他的发家本钱,北洋海军更是他的护身符---如果都没了,他也就吹灯拔蜡了!

可是李鸿章还不能打退堂鼓,更没法托词不干---身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他不管谁管?一股脑交给李续之?就是他愿意,朝廷也不愿意啊!上谕说的明白---关外辽东及朝鲜战事一应赋予李鸿章负责。沿海诸省督抚紧守其地,无诏旨不得擅离职守,勿予敌寇可趁之机---朝廷的意思就是义勇公管好你的江南别让日本人偷袭就行了,北方没你嘛事儿---唉,可把李鸿章愁死了…

看到朝廷发出了对日宣战的诏书,远在江宁的李

旭一颗患得患失的心终于踏实了。他再一次惊叹历史的顽固和执拗---真是惊人的再现啊!

虽然李旭知道朝廷肯定不敢让自己插手日清战争,生怕义勇军的势力借机深入北方。可是他并没有闲着,当丰岛海战的消息传来,义勇军第一时间便重新启动了统帅部,并且秘密下令全军动员进入二级战备。

对日宣战后,义勇军也随之进入一级战备状态,几个架子师也开始秘密征召兵员和补充武器装备,开始进入战前训练。

李旭很清楚,虽然大战初期没有义勇军的事,但不等于以后也没有义勇军的事---未来的残局还得他来收拾,不管朝廷同意与否,义勇军必须完成历史所赋予的使命!

虽然朝廷没有使用义勇军的意思,但李旭的态度还是要表一表的,既是表面文章也是预先伏笔。很快,李旭上书朝廷并且公开在报纸上表态---“战端一开,地无分东西南北,人不分男女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并表示义勇军随时听候朝廷的召唤开赴辽东参战!

义勇公的表态立刻引发热烈反响,湖广总督张之洞率先声明响应,表示湖广人民坚决支持朝廷对日作战并愿尽一切力量支援前方。跟着,南方各省督抚争先恐后公开表态支援北方,守好南方,坚决抗击倭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