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9,征清国策

最后的枭雄 老格理 1627 字 9个月前

光绪十六年秋末日本山县内阁召开的应对义勇公对清廷发出清日必有一战之警告的会议上再次要求日军参谋本部加强未来对清作战的计划,不仅要完善战争计划,还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可变因素的影响。

实际上,日本人对大清国的战争准备很早就开始了,早在德川幕府时期就已经出现了讨伐清国的声音。明治维新后,以西乡隆盛为代表的一些官员也一再要求发动对朝鲜的战争,而且征韩论由来已久。对日本来说,征服朝鲜的目的就在于剑指亚洲大陆---也就是大清国!为此,日本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精心准备,在积累国力和军力的同时,日本人也在精心准备对大清国的战争计划。

日本对战争计划的编制是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随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加以补充完善。从最初的概要性战备构想到成熟地提交全面作战方案,其最主要的指导性战争纲领就是1887年初由日本陆军参谋本部第二局局长小川又次在两次秘密侦察大清国和听取谍报人员汇报后完成的《征讨清国策》,并以此策案为核心制定具

体作战计划从而拉开侵华的序幕。

该计划的第一部分主张“若维护我帝国独立,伸张国威,进而巍屹于万国,保持安宁,则不可不分割清国,使之成为数个小邦国。清国虽老衰腐朽,仍乃一世界大国。清人虽愚蠢不决,但受此屡战屡败刺激,对需培养实力已稍有感悟,近来陆海两军已渐有讲究改良之趋势。清国优柔,显然不能一举成为强国,但只要努力不懈,理应达到此境界,以当前形势看,二十年后可能完备。趁清国还幼稚,我们应断其四肢,伤其身体,使之不能动弹,我国才能保住安宁,亚洲大势才能为我掌握,由我国维持。”“审视邻邦之形势,做对应之准备”,制订“进取之计划”,“自本年开始,以五年为期进行准备,时机到来,则加以攻击”。

小川又次还在策案中指出“清国北方人民只知有中国,不知有外国。他们傲慢自大,对天下形势毫不知情,这帮无知愚昧的人民,大多不知爱国是何物。像清国这样缺乏忠君爱国精神的国家,再加上财政赤字严重,可谓积弊已极。对待这种国家,必须来点硬的,况且今日世界乃是豺狼世界,完全不能以道理、信义交往。我国现在最

要紧的,莫过于研究进攻清国的方略,以便在灭清国后使我国国运隆盛。”

策案对清政府的方方面面进行了事无巨细的阐述“清国岁入总计一亿二千五百万元有余…军备金额大约七千五百万元。但用于八旗、绿营者恰似救助贫民,于军备之上,不见利益,只是养活海陆军之防勇、练军四十万之兵力而已。”

对清军兵力情况调查---“有三十万八旗兵,有绿营兵六十万及蒙古兵十万,合计百万…临时募集之壮兵,即一种称作勇之士兵,每当有事,则必首当其冲,几乎以之布于十八省之内。”

日方还对中国旅顺口炮台、山海关、大沽等百多所港口炮台的方位、地形等情况作了详尽描述。在日方无孔不入的情报收集中,清政府的守备力量已经一览无遗了。

在该方案第三篇善后第五项中对沙俄的活动也进行了描述,称“俄罗斯之东进政策乃乘时机并合满洲,以大连湾为舰队根据地,蹂厢东洋之方略。万一俄国先占旅顺半岛,东洋形势可想而知。但俄罗斯有中亚之权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