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水师对主力铁甲舰的渴望不仅仅是出于海军本能的对大炮巨舰的偏爱,也是因为孙三官他们受到了强烈的刺激---光绪十二年,李鸿章的北洋水师向德国伏尔铿船厂订购的定远号、镇远号两艘主力铁甲舰到货了!
当这二艘被李鸿章视为镇海之宝的巨舰威风凛凛地经过东南海面前往山东半岛的基地威海刘公岛的时候,周怀安站在福州舰上默默地注视着定镇两舰庞大的身躯。相比七千吨级的定镇两舰,五千吨级的福州舰明显小了一号,象个委屈的小媳妇一样瞧着得意洋洋的大家伙滑过身边---这对比给周怀安及其手下刺激大了!
于是以孙三官、周怀安为首的海军高层强烈要求南洋水师装备主力舰,三番五次在各种场合逮着机会就在李旭、赵向东等领导耳边聒噪,喋喋不休大谈特谈主力舰的好处和作用,甚至偷偷发动江南的报纸来造势---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当然,北洋水师定镇两舰的到来也对江南民间产生了相当的刺激。顾千里主笔的新报率先挑头,发表评论
认为大炮巨舰向来是国人期盼的海疆利器,如果大清国早有如定镇两舰一般的战舰,试问道光年间的英国人还敢肆意逞强吗?咸丰年间的英法联军还敢直入京师吗?呼吁义勇军也要自造大炮巨舰,护我海疆!
作为江南民间报业翘楚的新报影响力非同小可,往往它的观点会带来其他报纸的连锁反应,进而在社会上引发热议。果然,新报关于大炮巨舰的鼓吹立刻引起了跟风,申报立刻发文赞同新报的观点,认为北洋水师是向外国买船。南洋水师应该立足自造,扬我国威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江南造船能力和水平!
紧跟着,商报也发文鼓吹国舰国造,并且用详实的数据来说明江南船舶公司已经能够自造万吨级船舶,甚至举例说明---历时五年建成投产的江南船舶公司旗下的上海长兴船厂已经于年初向意大利人交付了一艘八千吨级的地中海型邮轮,目前正在赶工另外两艘同级海轮,其中一艘就是福建海运集团的订货。
来自军内外要求造舰的呼声日益高涨,义勇军领导层也不得不考虑了。在一次政务院会议上,财政部长王孝祖坚决反对装备主力舰,认为资金压力巨大。但匡济民
苦笑道---这个问题已经不是钱的问题了,也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政治问题---是民心所向啊!
赵向东、钱五等人也深感左右为难,他们当然也希望南洋水师实力不断壮大,称雄四海。就是以前一直认为海军骚包的陆军现在也不敢大声反对装备海军了---自从南洋水师消灭了法国远东舰队,牛大勇等陆军高层就改变了对海军的态度---人家海军是牛啊!
当然,所有的人都明白,关键要看义勇公的态度,能不能自造主力舰是技术的问题,要不要主力舰是大帅的问题!
外界的吵吵囔囔李旭自然一清二楚,对于北洋水师的定镇两舰他也是久仰大名了---在那个后世历史里,多少天朝的热血青年无不为消失在黄海波涛里的北洋水师扼腕叹息,更是对定镇两舰的结局痛心疾首!
李旭从来不认为北洋水师的定镇两舰能起多大作用除了吓唬人,在他看来这二艘厚甲重舰不过是李鸿章自抬身价的玩具罢了!
当传来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率领定远号等数艘新锐战舰在八月中旬因为水兵在日本长崎嫖妓和日人发生纠
纷的消息时,李旭就心里叹息如此军纪光靠两艘主力铁甲舰能打赢仗那真是见鬼了!
随着长崎事件的解决,李旭更看清了李鸿章的本事---本来可以大肆利用的长崎事件却草草收场,大清国收了点日本人赔偿的小钱就轻轻将事情揭过了。两艘威风凛凛的大炮巨舰不过脱去炮衣威胁了一下换来一点小钱---此时的日本海军还幼小得可怜,根本不是北洋水师的对手!
李旭心想为什么李鸿章不趁机把事情闹大一点呢?起码找个借口干掉日本那几艘破船彻底将日本海军扼杀在摇篮里,也就省去了日后的甲午海战避免了北洋水师覆灭的悲剧!
也许李鸿章还是习惯了儒家那套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理念,总是喜欢利用外交来解决一切问题---他不明白没有实力的外交不过是虚张声势而已!
十一月初,李旭召集总后、海军、江南船舶公司、海军装备研究所等单位在义勇公府的会议室开会,专门讨论海军装备主力舰的问题。他在这个专题会上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目前我们能不能自造主力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