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先得知义勇侯被朝廷罢免了两江总督官职消息的除了神通广大的义勇军情报局外,还有一名报纸的记者。这位上海申报派驻京城的资深记者天天守在紫禁城的东华门外,当上谕刚刚从宫内用印完毕交到内阁准备下发时,一名军机处的小章京便偷偷将消息传给了这名记者。于是该记者骑着快马一路狂奔从京城赶到了天津,满头大汗地冲进刚刚开通的天津电报房向远在千里之外的上海发出了天朝历史上第一份有线电报新闻稿,内容就一句话---上谕,义勇侯罢官免职,江苏巡抚署两江总督!
派谁去向义勇侯宣读圣旨当这个罢官的钦差呢?朝廷又有点头痛了---罢免两江总督这样的封疆大吏可不是一件小事,必须是有相当级别的朝廷大员出任钦差方能显得正规,何况义勇侯可不是一般的地方大员。
但是,此次钦差可不是个美差啊,这是去罢官免职,别说捞好处了,万一义勇侯当场翻脸…就算义勇侯不翻脸,可他手下那帮子人呢?谁敢保证他们不会拿钦差出气啊?万一打个黑枪什么的…于是满朝大员无人愿去,纷
纷称病推脱,气得奕?拍桌子骂娘!
最后还是李鸿藻出了个主意,派吏部侍郎王闿运为钦差---王闿运在京城人缘好,和义勇侯关系也不错,想来义勇侯不好意思拿他出气吧!
钦差大臣王闿运到达江宁已是深秋季节了,此时上海申报早就发行了号外,抢先公布了朝廷罢免两江总督的消息。不仅江南各地风传一时,就是全国都开始陆续知道了,震惊天下。随即各地报纸就纷纷刊文发表不同的看法,表明不同的态度,全国各地又是一片热闹---朝野民间都在观望义勇侯本人的态度,不少人认为国家是福是祸就在义勇侯一念之间!
此时,由于朝廷的钦差大臣还没到江宁正式宣达圣旨,义勇侯去职一事还没有得到官方的最后明确,所以江南方方面面还比较平静,人们只是在私下议论和不安。
现在钦差大臣来了,李旭也按照规矩做足了场面功夫,摆案焚香三跪九叩依礼接旨,算是承认了朝廷的决定。然后他平静地看了众人一眼,安排接待钦差一行。
跟着王闿运来江宁出差的钦差随员们暗暗出了一口气,看来义勇侯是不会翻脸了,大伙儿的心都放了下来
。可转眼一看义勇侯的部下们,但见人人毫不掩饰的怒容满面,个个眼中寒光乱射,大伙儿的心又都重新提到了嗓子眼---这帮义勇军的爷们可不是好惹的主儿啊!
王闿运传达完圣旨,李旭就和随来的卫荣光办理了总督大印的交接,完成了两江总督一职的正式移交。然后当天晚上就不声不响地带着伊赤心等人上了专列,连夜启程离开了江宁前往上海---接到情报局的消息后,李旭就安排家人移居上海早已准备好的深宅大院。此刻,他已经卸任两江总督一职,就无牵无挂地绝尘而去,没有和任何人接触,似乎是在向朝廷表明自己远离江宁官场的态度,也是表示自己尊重朝廷任免的态度。
义勇侯连夜离开江宁的消息在翌日出版的旭报被披露了,顿时传遍了江宁城,立刻在大街小巷家喻户晓。啃的鸡大酒楼依然座无虚席,宾客满堂。但是却没有了往日的喧嚣,人们都是小声议论着义勇侯被罢官免职一夜离去的消息---此时此刻,老百姓不知道义勇侯去了哪里,小道消息满天飞,最令人恐惧的谣言是朝廷已经将义勇侯连夜押赴京师刑部大牢了!
忽然大厅中一名老者放声大哭,顿足捶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