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嵩焘因此名噪朝野,也引起了义勇军高层的注意。本来郭嵩焘和曾国藩是密友,也算李旭的师长辈,故此颇受李旭敬重。但李旭知道历史上郭嵩焘是个悲剧性的人物,虽然开明而富有现代意识,然而却不容于当时的社会,可悲可叹!
此时云南发生了“马嘉理事件”,英国威胁满清如果不能妥善解决此事件将不惜采取一切必要的行动!藉此要挟中国,要求满清政府派遣大员亲往英国道歉,清政府最后决定派郭嵩焘赴英“通好谢罪”。
八月,清廷正式加授郭嵩焘为出使英国大臣,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驻外使节。消息传开,顽固保守派纷纷指摘、讥讽,更有无聊文人编了一副对联讽刺郭嵩焘:“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不容于尧舜之世;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何必去父母之邦。”对此,李旭颇为愤怒,命范横溪组织义勇军系统的三大报发文公开抨击那些保守派
,大力支持郭嵩焘,令其大为感激。
由于中英尚未就马嘉理案谈判妥当,郭嵩焘出使延期。十一月,上谕命郭嵩焘署理兵部侍郎,其上《请将滇抚岑毓英交部议处疏》,弹劾云南巡抚岑毓英,要求将对马嘉理案负有直接责任的云南巡抚交部严处。同时奏折还抨击了那些盲目自大、封闭守旧的保守官僚士大夫。
自然郭嵩焘又遭到毁谤,“汉奸”、“贰臣”之类的指责咒骂,汹汹而至。以致慈禧太后数次召见郭嵩焘,多加勉励。
郭嵩焘离闽赴京就职,途经江宁。李旭亲自到江宁码头迎接,以师长礼待之。时年五十七岁的郭嵩焘见红得发紫的当朝权臣义勇侯亲来码头迎接,虽然是李旭的师长辈也不禁受宠若惊,特别是在他被谩骂诽谤之际!
郭嵩焘见李旭迎上前来温言问候,忍不住老泪纵横,哽咽难言。李旭百般劝慰,说郭公忧心国事敢言人所不言,不愧恩师当年之誉!不必挂怀小人之言,还请以国事为重啊!
郭嵩焘连连点头,感动不已---侯爷日理万机还惦记卑职荣辱,实在令人感慨!想当年与文正公谈及门
下,文正公有言侯爷心胸宽广,嫉恶如仇当为天下楷模!
李旭连连谦虚,将郭嵩焘请上自己的马车,难得的打起全套义勇侯排场,风光无限地穿过半个江宁城,一路招摇。引得江宁人都议论这义勇侯爷咋的了?平常从来都是轻车简从不摆排场啊?
凡夫俗子不明白李旭大张旗鼓的迎接郭嵩焘就是要告诉天下,义勇军支持郭嵩焘,郭嵩焘受义勇军保护!